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659716
中国食品卫生农残科学管理50年
http://www.100md.com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9年第6期
中国食品卫生农残科学管理50年

     张莹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10002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9 0 12 6


    关键词: 期刊 zgspwszz 0 论著 fur -->


    

人类使用天然药物杀虫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使用化学药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有机合成农药时代的到来是以1939年瑞士科学家缪勒(P.Mller)发现滴滴涕的杀虫活性为标志的,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948年)。我国农药经历了发展、认识到科学管理的历程。中国的有机合成农药是从滴滴涕、六六六开始的。1946年小规模生产的滴滴涕是中国最早生产的有机合成农药。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开始生产六六六。1951年首次在广州用飞机喷滴滴涕灭蚊,在河北等地喷六六六粉治蝗。在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六六六、滴滴涕是吨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在防治农林害虫和卫生防疫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但由于其蓄积性强,不易降解,易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危害,我国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六六六。有机磷虽然毒性不一定比有机氯低,但易分解,残留低,已研制出很多品种,至今我国是世界上使用有机磷农药品种最多、产量最高的国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在研究天然毒扁豆碱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2年由瑞士嘉基公司首先研制。我国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甲萘威进行合成研究,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化生产,到七十年代品种剧增,成为我国农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农药品种迅速发展,主要是生产杀虫谱广、杀灭性强、特效性强的品种,尚未重视对生态及环境的影响。从七十年代起加强了对农药的法制管理和合理使用研究,促进了易降解、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研制和开发。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有机氯类相比,毒力高1~2个数量级,毒性却降低1个数量级,用量大大减少,有的每公顷只需十几克,这样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新型农药品种不断开发出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