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血吸虫种株遗传变异及分类应用进展
关键词:
冯友仁(综述) 牛安欧(审校)
血吸虫种株差异导致对钉螺感染率、感染度及幼虫—钉螺相溶性,尾蚴逸出周期,对药物敏感性,在终宿主内发育、排卵、潜伏期、免疫及致病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1] 。故血吸虫种株差异及分类研究对其流行病学及血吸虫控制防治和疫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血吸虫分类主要依据虫卵形态,中间宿主地理分布,交叉繁殖及生理生化等参数[2] ,这些方法随着对血吸虫种群认识的深入,其局限性日益明显。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生态环境因素长期影响,血吸虫种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遗传分化,这些变化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加以区分。后来的蛋白质和酶学方法对血吸虫种株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3] 。但是蛋白质和酶都是基因表达产物,而非基因本身,这些物质有可能是在翻译后修饰或加工而成,而不能真正反映种株基因变异情况。应用基于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血吸虫遗传变异和分类,能直接反映基因本身,显示出上述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1 特异性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通常同种生物具有相同的DNA序列,这种序列是相对稳定的,由于缺失、插入、扩增、倒位及突变等原因引起基因DNA序列的改变。找出基因特异性DNA片段予以标记作为探讨,根据核苷酸碱基变性复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5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