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长寿
编号:10645689
来自长寿之乡和新镇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69期
     张世筠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是个著名的长寿之乡。全镇共有人口13412人,百岁以上的老寿星共有6人,其中3人105周岁,平均每万人有百岁寿星4.9人。其寿星比例超过了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宣布为世界级长寿之乡的巴马(每万人有百岁寿星3.08人),在我国西南地区,甚至在全国都处于名列前茅的领先地位。尤其令人兴奋的是,百岁寿星后继有人,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23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9%,90岁以上的老人4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38%。

    年前我在《德阳日报》社江道衍先生、和新镇乡土作家廖讯伯先生的陪同下,深入该镇,走村串户,拜访长寿老人,进行实地考察,目睹了老寿星的风采,深受启发,初步确认和新镇之所以成为长寿之乡,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事在人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群众不畏艰难险阻,辛勤耕耘,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爱山、爱水、更爱人,从而营造了长寿的生态和人文环境。
, 百拇医药
    一、柏树林为主的生态环境

    我们一走进和新镇的地界就为漫山遍野、郁郁苍苍的柏树林吸引住了。

    相传明朝初年,明惠帝被燕王朱棣赶出南京,逃到和新镇葳螺山,削发为僧,号明本法师。他发现山间柏林散发着一种扶正祛邪的灵气,于是倡导山民“广植柏林”。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前后三次爆发瘟疫,远近地区死人无数,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惟独崴螺山地区受柏林保护安然无恙。受此恩惠的和新镇山民将柏树视为自己的命根子,连年种植,岁岁不止,造就了以柏树为主的良好生态环境。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和新镇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再度掀起植树造林高潮。他们实行育、栽、管一步到位,封山育林,科学种树,使全镇绿化率达到98.2%,森林覆盖率达到48.3%,成片的人造柏树林覆盖了和新镇大大小小的山头。和新镇因植树造林成绩斐然,1997年被林业部选定为“长江防护林建设示范基地”,1998年又被四川省林业厅选定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片”,2000年四川省林业厅又发文将葳螺山地区命名为四川省国家森林公园。
, http://www.100md.com
    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批身体硬朗的长寿老人。百岁老寿星陈慎来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毛遂自荐当上了社里的林业组长。他起早贪黑,栉风沐雨,天天上山种树护林,渴饮山泉,饥食玉米饼子。30年弹指一挥间,远远近近的黄土高坡在他的汗水浇灌下变绿了。他80岁时光秃的头顶又长出青丝,嘴里也长出了满口的新牙。

    现经研究测试:明本法师所说的柏林灵气并非空穴来风,其实就是柏树林不断散发的芳香气体和负氧离子。这种芳香气体能杀灭细菌、病毒等致病原,净化空气。山林中弥漫的大量负氧离子,则能够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呼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素有空气维生素之誉。和新镇人民在古柏长青的环境中耕耘播种,繁衍生息,经年累月,便为健康长寿积累了越来越雄厚的资本。

    二、土好、水好、环境好

    和新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是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乡镇。那时拮据的生活,使得当地农民很少花钱去购买化肥、农药,一直施用农家粪肥,这极大地减少了土壤、农作物、水质的人为化学污染。近年当地农民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蔬菜、水果、粮食更是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农药。发生虫害时,多人工捕捉或用灭虫灯来消灭害虫。现在全镇又在推广使用沼气。用沼气烧水做饭,节省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和灰尘对空气的污染。人畜粪便等经过沼气池处理,变成高效能、无污染的肥料。用沼气池的清肥水喷洒作物,既能叶面施肥,又可代替农药,杀灭蚜虫,真是双管齐下,一举数得。
, http://www.100md.com
    总之,人们在这里可以吃到放心菜、放心粮、放心肉。采访时镇政府请我们到一家乡村小馆用饭。大块大块的萝卜宛如白玉,酥软适口,入嘴即化,令人馋涎欲滴;洋白菜清脆甘甜,回味无穷,赛过山珍海味。宾主5人,共花不到25元,就个个吃得酒足饭饱。正是这些土生土长、看似简单、却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无公害食品,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防止水质污染。和新镇人多饮用山泉水、井水。这些泉水和井水清冽爽口,毫无污染,富含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分文不花,唾手可得上等的“矿泉水”,长年饮用,并吃着用这些水灌溉出来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自能延年增寿。

    三、不辍劳作,动则体健

    生命在于运动。和新镇的长寿老人大多出身贫苦,自幼参加生产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生不辍劳作。辛勤劳动促使他们体魄健壮,肌肉发达,腿脚灵活,血液循环良好,很少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一类的富贵病,而且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乐观豁达、慷慨大方的性格。
, http://www.100md.com
    现年105岁的李其珍老人,中年丧夫,尽管她是尖尖脚(裹过足),行动十分困难,但却知难而进,像男子汉一样下田插秧,犁牛使耙,春种秋收,把六个子女抚育成人。而今儿孙满堂的她本应坐享清福,但她仍不愿闲着,不时上山拾柴禾、扯猪草。看她颤颤悠悠地走在羊肠小道上,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今年整整100岁的毛坤沛老人也是一个力大无穷的好把式。别看他个头不高,只有一点四八米的小个儿,但年过花甲时还能挑起一百四五十斤的重担子,行走如飞。如今他年纪大了,但对庄稼活仍念念不忘,不时地叹息道“要是我能干该多好呀。”九十多岁的蔡成梦老夫妇坚持自食其力,多次主动谢绝村里对他们的五保照顾,执意自耕自种两亩承包地,甘愿苦中寻乐。还多次把政府送给他们的慰问品转送其他老人,成为大公无私、老有所为、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好榜样。

    四、尊老、孝老风气好

    和新镇民风淳厚,尊老、孝老,蔚然成风。这也是老寿星倍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和新镇谁孝敬父母,谁就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各级政府还通过评选孝子、孝媳的活动,来表彰好人好事,增强人们孝敬老人的意识。
, http://www.100md.com
    百岁老人邱昌珍的儿媳毛久群,因孝敬婆婆事迹突出,有口皆碑,被评为镇“十佳孝媳”。为了替婆婆解闷,她不顾年事已高,经常背着老人家串亲戚、赶集市、看电影散心。

    对于老年人,人们也是尊敬有加。老人外出,走路有人扶,坐车有人让座,丢失东西有人帮着找。行路时,如遇长者,年青人就会毕恭毕敬地伫立道旁,待老人走过,自己再走。百岁老人陈开琼一辈子喜欢凑热闹,到老年既爱坐茶馆,又爱看戏。每逢她到茶馆,或去看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把最好的位置让给她。百岁老人游广成不小心将他用了大半辈子的铜头烟杆丢失后,坐卧不宁,后来一个素昧平生的过路人,将拾得的铜烟杆送到他的手里,“完璧归赵”,才使老人去了心病。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崴螺山九九重阳老人会上别开生面的认爷爷活动。崴螺山一年一度的老人会原为张献忠部将林威将军首创。林威将军侠肝义胆,极重孝义,有感战乱不休、生灵涂炭、年逾花甲者犹如凤毛麟角,便相邀崴螺山附近的老者“重阳登山,以健体能,林间摆茶,吟唱逗乐”。从此开始的老人茶话会,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演化成为目前颇具规模、影响很大的寿星会。每逢重阳佳节,方圆数十里的老人都会呼朋邀伴,在儿孙后辈的簇拥下,奋力登上崴螺山,喝茶聊天,听戏曲,打拳舞剑,热闹非常。有的人自家老人亡故,便会在重阳节那天上山,挑选一位老人回家当“爷爷”,沽酒、杀鸡、做饭,盛情款待,临别送老人一套崭新的衣裤鞋袜,从此两家便结为亲戚,逢年过节都要来看望“爷爷”,家里啥东西最好吃,也要先让“爷爷”大饱口福。
, http://www.100md.com
    五、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为和新镇人的健康长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后和新镇消灭了霍乱、天花等恶性传染病,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大大延长。市、区、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老龄工作,把尊老、爱老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头等人事来抓。每月发给9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费30元,发给百岁老人50元补贴费,逢年过节区镇领导还携带礼品,慰问老人。1998年,时年104岁的陈慎来,作为德阳的老寿星代表参加了四川省政府举办的百岁宴。近年镇政府还颁布了《保障老人正当权益》的文件,并通过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将关心老人、爱护老人的具体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收到好的效果,为老人创造了和谐松宽的环境。据统计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全区共出现12位百岁老寿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