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ulafoy病的临床近况
关键词:
Dieulafoy病是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破,致突发性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上并非罕见的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病变。但其病变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有时虽经多次胃镜检查仍未能发现出血病灶,从而成为诊治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难题。
一、关于命名
1884年Garland首次报道因呕血致死2例,称之为“胃黏膜粟粒样动脉瘤”。但尸解无动脉瘤样病理改变。法国外科医师Dieulafoy于1896~1898年连续报道类似的突发性大出血致死患者7例,尸解发现胃体上部黏膜缺损处有异常口径动脉破裂出血,并认为动脉破裂系胃黏膜浅表性溃疡引起,遂称之为单纯性胃浅表小溃疡、Garland-Dieulafoy溃疡、Dieulafoy胃黏膜糜烂、Dieulafoy溃疡、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疡、胃左动脉区溃疡、Dieulafoy病等。1964年Goldman回顾文献报道24例,将其命名为Dieulafoy胃血管畸形。至于其它命名,如胃黏膜下曲张动脉瘤、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孤立性胃黏膜糜烂、特殊位置的消化性溃疡等均不够确切,已被否定和摒弃。随着对本病认识的进一步统一,1989年Dieulafoy病已正式列入美国胃肠道和肝脏疾病一书。Dieulafoy病的命名也为大多数学者所习用[1-4] 。
二、发病情况
国外自1884年首次报道至1969年85年间,仅有零星报道百余例,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2%~2.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