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护理目标:
患儿保持良好的脑部血液循环:神志清楚,语言流利,瞳孔对光反向灵敏。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瞳孔、神志的变化,每30分钟--1小时测1次,并做好记录。
2 根据病情,氧气吸入,1-2L/分钟,随时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每班更换氧导管。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4 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注意快速静脉滴注,注意防止外漏。
5 观察药物效果:尿量是否增加,瞳孔有否回复、神志有否改善等。
重点评价: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血压、脉搏、瞳孔、神志是否正常。
四、知识缺乏(家长)
相关因素:
1 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2 不了解规范用药的重要性、长期性。
主要表现:
1 不能正确配合治疗、用药。
2 不能正确护理患儿。
护理目标:
家长能够了解疾病的过程、治疗及安全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 向家长讲解疾病过程及发生癫痫先兆状的表现。
2 与家长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及用药的必要性,坚持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绝不能擅自改药、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反复。
3 给患儿佩带病历卡,上面详明疾病、突发症状、急救方法、姓名、住址等,以防独自行动突然发病,便于发病后急救。
4 指导患儿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去声、光过强的刺激性娱乐场所,保证休息和睡眠充足,以免诱发癫痫的发作。
5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水过多;不要饮用浓茶等具有兴奋性的饮料。
6 定期复诊,指导家长此病疗程长,应做好思想准备,最后一次发作停止后仍需用药2-4年。
重点评价:
1 家长、患儿是否了解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及预防癫痫发作的措施。
2 患儿是否按规定服药。
五、家长、患儿焦虑
相关因素:
1 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
2 精神压力大,担心影响学习。
主要表现:
家长焦虑,患儿有自卑感。
护理目标:
家长、患儿能讲述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情绪好转。
护理措施:
1 热情接待患儿,向其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师及护士,尽快使其消除陌生感。
2 为患儿提供一个整齐、清洁、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
3 通过连续性护理,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 对患儿说话速度要慢,语调温和,语言要通俗易懂,使患儿对医务人员有亲切感,并尽可能解答提出的问题。
5 消除家长的焦虑,以减轻患儿的恐惧。
6 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及预后。
7 消除歧视及嫌弃患儿的错误态度,鼓励患儿消除其自卑心理和狐独感。
重点评价:
家长、患儿情绪是否好转,能否正确认识疾病,并有信心战胜疾病。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百拇医药
患儿保持良好的脑部血液循环:神志清楚,语言流利,瞳孔对光反向灵敏。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瞳孔、神志的变化,每30分钟--1小时测1次,并做好记录。
2 根据病情,氧气吸入,1-2L/分钟,随时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每班更换氧导管。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4 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注意快速静脉滴注,注意防止外漏。
5 观察药物效果:尿量是否增加,瞳孔有否回复、神志有否改善等。
重点评价: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血压、脉搏、瞳孔、神志是否正常。
四、知识缺乏(家长)
相关因素:
1 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2 不了解规范用药的重要性、长期性。
主要表现:
1 不能正确配合治疗、用药。
2 不能正确护理患儿。
护理目标:
家长能够了解疾病的过程、治疗及安全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 向家长讲解疾病过程及发生癫痫先兆状的表现。
2 与家长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及用药的必要性,坚持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绝不能擅自改药、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反复。
3 给患儿佩带病历卡,上面详明疾病、突发症状、急救方法、姓名、住址等,以防独自行动突然发病,便于发病后急救。
4 指导患儿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去声、光过强的刺激性娱乐场所,保证休息和睡眠充足,以免诱发癫痫的发作。
5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水过多;不要饮用浓茶等具有兴奋性的饮料。
6 定期复诊,指导家长此病疗程长,应做好思想准备,最后一次发作停止后仍需用药2-4年。
重点评价:
1 家长、患儿是否了解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及预防癫痫发作的措施。
2 患儿是否按规定服药。
五、家长、患儿焦虑
相关因素:
1 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
2 精神压力大,担心影响学习。
主要表现:
家长焦虑,患儿有自卑感。
护理目标:
家长、患儿能讲述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情绪好转。
护理措施:
1 热情接待患儿,向其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师及护士,尽快使其消除陌生感。
2 为患儿提供一个整齐、清洁、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
3 通过连续性护理,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 对患儿说话速度要慢,语调温和,语言要通俗易懂,使患儿对医务人员有亲切感,并尽可能解答提出的问题。
5 消除家长的焦虑,以减轻患儿的恐惧。
6 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及预后。
7 消除歧视及嫌弃患儿的错误态度,鼓励患儿消除其自卑心理和狐独感。
重点评价:
家长、患儿情绪是否好转,能否正确认识疾病,并有信心战胜疾病。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