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相关资讯
编号:10773169
肯尼亚“郑和部下后裔”将回中国学习传统的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13日 金羊网
     19岁的沙里夫将于今年到中国读大学

    新快报讯(钟欣)“很小的时候就听我妈妈说,我们是中国水手的后裔。”在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际,郑和船队船员的后裔、肯尼亚女孩姆瓦玛卡·沙里夫应邀来到中国,并于昨天在南京参加了大型纪录片《郑和下西洋》的首映式。

    郑和船队触礁船员逃上帕泰岛

    19岁的沙里夫皮肤黑中带黄,头发也没有其他肯尼亚人那么弯曲。从外表看,虽经过代代繁衍,仍依稀可见中国祖先的影子。

    五百多年前,郑和船队的一艘船在现今肯尼亚拉穆群岛的帕泰岛附域触礁沉没,船上的船员逃生,登上了帕泰岛。他们教当地人耕地种田,结网捕鱼。后来,他们和当地人结婚,代代繁衍至今。

    当年,中国幸存者被当地斯瓦希里人称为“瓦法茂”,因此,一些与中国血统密切相关的人,便叫“法茂人”。沙里夫一家,如今是居住在帕泰岛上惟一一家有中国血统的“法茂人”,他们对自己的身世坚信不疑。
, 百拇医药
    考古专家曾赴帕泰岛调查

    沙里夫有四个兄弟姐妹。她说,她所在的村子里至今还流传着当年中国船员的一些传说,而在她小时候,她就听大人说过,那些中国船员如何擅于耕地种田、结网捕鱼。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沙里夫经常辍学。当沙里夫一家与中国的情结经当地媒体披露后,一位在肯尼亚蒙巴萨工作的华人深受感动,捐资帮助沙里夫上完了高中。去年,沙里夫给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写信,希望能够到中国求学。

    据悉,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人员在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考古专家的陪同下,曾两次去帕泰岛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情况确实后,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专程去帕泰岛看望了沙里夫一家。沙里夫一家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在当地传为佳话。

    沙里夫将于今年来中国读大学

    今年四月,《郑和下西洋》摄制组万里追踪郑和足迹,深入肯尼亚帕泰岛,对沙里夫一家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采访拍摄。同时,摄制组还拍摄了中国遇难沉船的海域、从沉船残骸中打捞出的中国明代器皿、帕泰岛居民家中收藏的大量中国明代器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当地居民的生活细节,以及肯尼亚有关官员、考古专家等,以确凿的证据证实了居住在帕泰岛上的“法茂人”与中国的种种联系。
, 百拇医药
    来到祖先故乡,沙里夫十分高兴。此次来华,她还特别学习了中文。在昨天的首映式上,她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对大家说“你好”、“我爱中国”,并应邀唱起了肯尼亚歌曲。

    尤其让沙里夫兴奋的是,她的愿望终于实现:经中国教育部特批,她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来中国读大学。

    打算在中国学中医

    据悉,沙里夫这两天在南京活动后,还将参加江苏太仓市举办的“郑和航海日”系列庆祝活动以及在北京举行的《郑和下西洋》的首映式活动。在3日上午举行的《郑和下西洋》南京首映式上,身着一套两件式嫩黄纱裙的姆瓦玛卡·沙里夫面对众人显得落落大方。已经获得中国教育部特批的公费留学名额的沙里夫表示,走出村庄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她打算在中国学习中医,以提高家乡的医疗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为中国和肯尼亚两国的友谊作贡献。

    几百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拉穆附近海域触礁沉没,船上20多人为了求生,爬上了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并来到了岛上的上加村。刚开始村民们不愿意接纳他们,但在中国水手中的一名勇士帮助上加村灭除了附近的一条大蟒蛇后,这些中国水手终于被上加村接纳,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而姆瓦玛卡·沙里夫是传说中的中国水手的后代。

    据中国史料记载,明朝郑和船队曾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抵达马林迪、蒙巴萨等东非沿岸城市。而拉穆群岛恰好位于环印度洋航线的交通要道,是郑和船队前往上述东非沿岸城市的必经之路。不少学者与媒体纷纷推测,如果数百年前中国人在肯尼亚海滨一带留下后裔的传说属实,那么这些后裔极有可能是郑和部下的后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