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轻瘫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研究
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与多种其他功能性胃肠病(FGID)症状的重叠现象再次受到重视,例如FD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便秘、胃食管反流病等的症状重叠,推测这些疾病有类似的病理生理基础或相同的病因。
FD不仅常见,且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Talley等对4个研究中心864例FD患者(包括初级、次级和三级医疗中心的患者)采用SF-36表进行调查,发现FD患者在躯体和精神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降低。Kindt等通过问卷或电话对FD患者预后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虽然2年后患者的症状有所加重,但5年后多数患者的症状改善或消失,尤其是年轻、胃排空功能正常及体重下降不明显者,这些是提示预后好的因素。
FD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但多表现为异质性疾病。近年来注意到有家族聚集现象,存在疾病行为的相互影响。Carlson等对加拿大一组FD患者基因型的分析显示,症状与进餐无关或患者的基因间存在差异。人们继续关注心理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Oudenhove等的研究显示,FD患者的焦虑状态与内脏感觉过敏和顺应性相关,进一步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感觉的作用。对FD患者的精神、身体或性受虐待史的调研也显示,成人期的精神受虐史与胃内脏高敏有关,儿童期的性受虐史与胃排空减缓有关。Koloski等报告,FD患者症状的加重与心理因素有关。在儿童FD患者还观察到,心理异常与胃黏膜内嗜酸细胞浸润增加相关,但机制不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