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家 > 正文
编号:10689826
人民医生李维廉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2377期
“我是人民培养的医生,一生都要用自己的知识报答人民。” ,“人民群众把生命交给我,只有以心相待,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收了病人的红包,我的手会发抖。”,“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关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津市委宣传部 天津市卫生局联合调查组

    在新建成的天津市人民医院,来就医的病人不仅对医院现代化、人性化、便捷舒适的管理服务津津乐道,还相互传颂着一位年逾古稀、德高医粹的老专家:他曾为十余万病人诊疾治病,没发生过一例纠纷;做过大小近9000例手术,没出过1例事故;50年从医经历,没收过1个红包;每年加班100多天,相当于50年看了70多年的病……领导说他是优秀医生,同行说他是医界楷模,患者说他是救命恩人。

    他就是人民医院肿瘤科首席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十佳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李维廉。

    “我是人民培养的医生,一生都要用自己的知识报答人民。”

    李维廉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记事起,父亲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惟医道以济世,从廉行以救人”的种子,为他起名“维廉”,希望他长大后子承父业,做一个“济世救人”的好医生。“济世救人”这几个字深深地铭刻在他幼小的心上。

    1950年,作为新中国第一届大学生,李维廉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学习。当时异常贫困的国家需要28个农民劳动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这在他年轻的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他拼命地学习,要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先进人物钱正英来学校作报告,讲到旧时代的读书人都想“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用自己的知识来赚钱谋生。新中国的有志青年,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献给劳动人民,要改“卖”为“赠”。这一课,深深铭刻在李维廉的记忆中。他明白这一字之差,就是新旧时代读书人的分水岭。李维廉在心中筑牢了一生不变的信念和追求:人民培养的新中国知识分子,一生都要用所学的知识报答人民,服务社会。

    1955年的夏天,风华正茂的李维廉即将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就在他开始实习时,一场特大洪水袭击了淮河流域。他怀着一颗报国为民之心,积极参加救灾医疗队,奔赴抗洪第一线。他满腔热情、没日没夜、超负荷地工作。长时间的疲劳,把李维廉累倒了,他被送回上海,诊为肺结核。由于延误了治疗,左肺已经出现空洞,医生不得不为他切除了左下肺叶……母校的老师们痛心不已:他们的高材生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失去了一片肺!

    来天津工作的几十年里,李维廉先后干过外科、职业病防治等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全身心投入,干得出类拔萃。他说:“干哪科都是报效社会,关键是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外科工作时,李维廉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勤奋的工作精神,很快成为技术出色的能手。但这时上级根据需要派他组建职业病防治科,他还是那股拼命工作和认真钻研的劲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5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