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换“塞”阵痛——大输液产业战略谋升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围绕输液产品包装更换丁基胶塞问题,大输液行业就没有平静过。先是上海、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大输液企业纷纷举办研讨会,探讨如何消化大输液产品更换丁基胶塞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然后是关于丁基胶塞质量是否过关等问题的争论以及企业纷纷设计各种应对策略;到了今年6月,随着丁基胶塞更换日期(7月1日)的临近,输液包装玻璃瓶货源又告紧张……小小的丁基胶塞打破了输液行业几年来稳定的市场格局,有人因此预言,更换丁基胶塞给行业带来的联动效应,将促使大输液行业重新洗牌,促进产业升级。
■更换丁基胶塞产业连锁反应
更换丁基胶塞所带来的市场振荡已经传导给了输液用玻璃瓶的市场供应。
今年6月,号称输液生产第一大省的山东首先尝到了输液瓶断货之苦。由于输液瓶市场供应紧张,使山东一些大输液生产企业想通过加速生产以积累足够的库存产品,来熬过更换丁基胶塞过渡期的想法化为泡影。
, 百拇医药
“我们根本不愿意生产输液瓶,因为售价太低,一个输液瓶也就卖三四毛钱,而一个异形酒瓶能卖到八九毛钱。所以,在没有酒瓶订单的时候我们才生产输液瓶。这次输液包装更换丁基胶塞而改成C口瓶,成形率降低了,我们就更不划算了。因此,我们也在考虑提价。”输液用玻璃瓶生产企业山东德州晶华集团晶峰有限公司的李总说。但据邢台中星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良说,瓶子实际已经涨价了。石家庄四药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段伟也说,在大输液调价的因素中已经考虑了瓶子涨价的因素。有人戏称这是玻璃瓶“搭车”涨价。
“更换丁基胶塞,玻璃瓶厂也要进行相应的工艺改造,在此过程中瓶子供货紧张是正常现象,相信断货只是暂时的。”一位输液企业负责人说。
为解决玻璃瓶货源问题,各个输液企业各显其能。“不论瓶子多紧张,石家庄四药拉瓶子的车都是先装,而且他们拿的瓶子每只比我们还能便宜2分钱。”一位输液企业负责人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据石家庄四药董事长曲继广介绍,这是因为与他们合作的玻璃瓶厂此次进行丁基胶塞瓶子生产线改造是四药埋的单——600万元,还有200万元是先付的货款。四药对玻璃瓶厂提供资金的条件是按照四药的要求改进生产线,保证四药的玻璃瓶供应。四药已经尝到了甜头,在市场输液瓶供应缺口之际,其大输液山东月销量从原来的十几万瓶猛增至300多万瓶。
, 百拇医药
“丁基胶塞的标准正在制定,目前输液企业使用的丁基胶塞不统一,所以瓶子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希望玻璃瓶厂主动改造生产线是有难度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同样,丁基胶塞市场也不平静。
据了解,目前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的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已由去年的27家迅速升至37家,另外还有五六家正在注册中。2004年,全国大输液的产量在40亿~45亿瓶(袋)之间,其中塑瓶、软袋约占20%,其余均为玻璃瓶,因此,保守估计,丁基胶塞的市场需求量在32亿只左右。而目前,丁基胶塞的产能已远远大于需求。今年3月,一些丁基胶塞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宣布要实行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销售指导价”,他们希望能够保住必要的利润空间,来应对未来原材料、国际市场等不确定因素。
而下游的输液企业则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今年5月,在石家庄四药召开的有8家大型输液企业参加的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为保证丁基胶塞的质量、供货和拿到最低价格,输液生产企业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丁基胶塞团购联盟,从而控制国内最好的胶塞货源。虽然这一联盟并未实现,但是行业集中的趋势已经凸现。在有400多家生产企业的大输液行业,8家大型企业的产能已占到市场的60%。
, 百拇医药
四川科伦大输液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认为,全国有10家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已经足够了。据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顾维军介绍,目前已有一些丁基胶塞生产企业获得了输液行业的普遍认可。如湖北华强、苏州盛州,江阴兰陵、博生橡塑等。
■研发生产营销整体战略求变
“每一次产业的大变动都是痛苦的,但是痛苦过后就是真正的春天。”顾维军对国内大输液行业的发展非常乐观。为了佐证这种预见,他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1998年大输液行业实行之前,全国共有输液厂或车间390多家,认证后增加到407家;1998年全国大输液总产量为19亿瓶(袋),2004年全国产销量达40亿瓶(袋);1998年塑料包装输液占全国输液总产量不足5%,2004年底,塑瓶、软袋占总产量的15%。GMP认证使大输液行业整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大输液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还有很大差距,如我国大输液产品80%为普通输液,高端产品大多来自外资企业;我国塑瓶、软袋产品所占比例为15%左右,而美国90%的输液产品为软袋包装,欧洲塑瓶、软袋输液产品也达70%以上。
, 百拇医药
专家认为,如GMP认证一样,更换丁基胶塞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机会。但“更换丁基胶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个系统工程,除去最敏感的价格因素外,还涉及丁基胶塞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输液厂加塞工艺和设备的更换,丁基胶塞和玻瓶的匹配,药液和胶塞的稳定性和相容性测试,一次性输液器在丁基胶塞包装的输液产品上的使用效果等,涉及输液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临床应用等多个环节,不同的输液产品对应不同的丁基胶塞配方,这项工作将经历漫长的过程。淘汰天然胶塞而改用丁基胶塞本是个包装改型问题,之所以在输液行业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就是因为这个系统工程牵扯到谁为行业进步埋单的问题。”顾维军说。
目前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北京双鹤药业、上海华源长富、石家庄四药等领先企业都在不同的场合宣称让出玻璃瓶输液市场,转而生产塑瓶、软袋等高端输液产品,四川科伦也在逐步减少玻璃瓶输液的份额,据称明年塑瓶、软袋输液产品将达到其产量的30%。这些迹象是否表明,大输液产品正在逐渐升级?
“发展塑瓶、软袋包装输液对于企业淘汰输液用天然胶塞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是实现输液工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应用丁基胶塞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时,实现向塑料包装的转型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体现。”但顾维军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发展塑料包装输液还有三大瓶颈亟待突破,一是技术瓶颈,表现在我国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医用高分子专业人才匮乏,输液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检测的更新换代需要投入,工人的操作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二是输液企业对各项涉及输液塑料包装的政策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研究和掌握;三是塑料包装输液的市场开发需要时间和精力,也需要足够的投入。
, http://www.100md.com
在具体的产品方面,国际上将输液产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肠内和肠外营养液;肾科产品如血液透析液、腹膜透析液;血浆代用品;治疗性输液和各类冲洗液。目前,国内输液生产企业大量生产第一类产品中的基础营养液,围绕低端产品打价格战,而其他品类产品则涉足很少。
此外,大输液的营销模式也有待创新。“国外输液产品的销售推行一站式服务,而中国的企业还在延续批发商代理的形式,跟销售普通商品没有两样。大输液要想价格回归,必须在营销上把它当成药品来做。只有大输液价格提升到合理价位,塑瓶、软袋才会有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顾维军介绍,像百特等跨国输液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营销队伍,专门针对护士进行教育,而且还帮助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以减少因配液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大输液就像流动的血液,它的重要性是其他药品不能比拟的,可惜国内企业对此认识不够。”顾维军认为,输液行业的产业升级,不应只是包装上的升级,而应是整体行业发展战略的升级,涉及输液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配送、临床使用等各个环节。“没有这样的升级,恐怕行业的进步会很慢。”
文/本报记者 方剑春, 百拇医药
■更换丁基胶塞产业连锁反应
更换丁基胶塞所带来的市场振荡已经传导给了输液用玻璃瓶的市场供应。
今年6月,号称输液生产第一大省的山东首先尝到了输液瓶断货之苦。由于输液瓶市场供应紧张,使山东一些大输液生产企业想通过加速生产以积累足够的库存产品,来熬过更换丁基胶塞过渡期的想法化为泡影。
, 百拇医药
“我们根本不愿意生产输液瓶,因为售价太低,一个输液瓶也就卖三四毛钱,而一个异形酒瓶能卖到八九毛钱。所以,在没有酒瓶订单的时候我们才生产输液瓶。这次输液包装更换丁基胶塞而改成C口瓶,成形率降低了,我们就更不划算了。因此,我们也在考虑提价。”输液用玻璃瓶生产企业山东德州晶华集团晶峰有限公司的李总说。但据邢台中星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良说,瓶子实际已经涨价了。石家庄四药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段伟也说,在大输液调价的因素中已经考虑了瓶子涨价的因素。有人戏称这是玻璃瓶“搭车”涨价。
“更换丁基胶塞,玻璃瓶厂也要进行相应的工艺改造,在此过程中瓶子供货紧张是正常现象,相信断货只是暂时的。”一位输液企业负责人说。
为解决玻璃瓶货源问题,各个输液企业各显其能。“不论瓶子多紧张,石家庄四药拉瓶子的车都是先装,而且他们拿的瓶子每只比我们还能便宜2分钱。”一位输液企业负责人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据石家庄四药董事长曲继广介绍,这是因为与他们合作的玻璃瓶厂此次进行丁基胶塞瓶子生产线改造是四药埋的单——600万元,还有200万元是先付的货款。四药对玻璃瓶厂提供资金的条件是按照四药的要求改进生产线,保证四药的玻璃瓶供应。四药已经尝到了甜头,在市场输液瓶供应缺口之际,其大输液山东月销量从原来的十几万瓶猛增至300多万瓶。
, 百拇医药
“丁基胶塞的标准正在制定,目前输液企业使用的丁基胶塞不统一,所以瓶子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希望玻璃瓶厂主动改造生产线是有难度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同样,丁基胶塞市场也不平静。
据了解,目前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的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已由去年的27家迅速升至37家,另外还有五六家正在注册中。2004年,全国大输液的产量在40亿~45亿瓶(袋)之间,其中塑瓶、软袋约占20%,其余均为玻璃瓶,因此,保守估计,丁基胶塞的市场需求量在32亿只左右。而目前,丁基胶塞的产能已远远大于需求。今年3月,一些丁基胶塞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宣布要实行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销售指导价”,他们希望能够保住必要的利润空间,来应对未来原材料、国际市场等不确定因素。
而下游的输液企业则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今年5月,在石家庄四药召开的有8家大型输液企业参加的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为保证丁基胶塞的质量、供货和拿到最低价格,输液生产企业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丁基胶塞团购联盟,从而控制国内最好的胶塞货源。虽然这一联盟并未实现,但是行业集中的趋势已经凸现。在有400多家生产企业的大输液行业,8家大型企业的产能已占到市场的60%。
, 百拇医药
四川科伦大输液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认为,全国有10家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已经足够了。据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顾维军介绍,目前已有一些丁基胶塞生产企业获得了输液行业的普遍认可。如湖北华强、苏州盛州,江阴兰陵、博生橡塑等。
■研发生产营销整体战略求变
“每一次产业的大变动都是痛苦的,但是痛苦过后就是真正的春天。”顾维军对国内大输液行业的发展非常乐观。为了佐证这种预见,他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1998年大输液行业实行之前,全国共有输液厂或车间390多家,认证后增加到407家;1998年全国大输液总产量为19亿瓶(袋),2004年全国产销量达40亿瓶(袋);1998年塑料包装输液占全国输液总产量不足5%,2004年底,塑瓶、软袋占总产量的15%。GMP认证使大输液行业整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大输液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还有很大差距,如我国大输液产品80%为普通输液,高端产品大多来自外资企业;我国塑瓶、软袋产品所占比例为15%左右,而美国90%的输液产品为软袋包装,欧洲塑瓶、软袋输液产品也达70%以上。
, 百拇医药
专家认为,如GMP认证一样,更换丁基胶塞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机会。但“更换丁基胶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个系统工程,除去最敏感的价格因素外,还涉及丁基胶塞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输液厂加塞工艺和设备的更换,丁基胶塞和玻瓶的匹配,药液和胶塞的稳定性和相容性测试,一次性输液器在丁基胶塞包装的输液产品上的使用效果等,涉及输液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临床应用等多个环节,不同的输液产品对应不同的丁基胶塞配方,这项工作将经历漫长的过程。淘汰天然胶塞而改用丁基胶塞本是个包装改型问题,之所以在输液行业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就是因为这个系统工程牵扯到谁为行业进步埋单的问题。”顾维军说。
目前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北京双鹤药业、上海华源长富、石家庄四药等领先企业都在不同的场合宣称让出玻璃瓶输液市场,转而生产塑瓶、软袋等高端输液产品,四川科伦也在逐步减少玻璃瓶输液的份额,据称明年塑瓶、软袋输液产品将达到其产量的30%。这些迹象是否表明,大输液产品正在逐渐升级?
“发展塑瓶、软袋包装输液对于企业淘汰输液用天然胶塞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是实现输液工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应用丁基胶塞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时,实现向塑料包装的转型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体现。”但顾维军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发展塑料包装输液还有三大瓶颈亟待突破,一是技术瓶颈,表现在我国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医用高分子专业人才匮乏,输液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检测的更新换代需要投入,工人的操作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二是输液企业对各项涉及输液塑料包装的政策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研究和掌握;三是塑料包装输液的市场开发需要时间和精力,也需要足够的投入。
, http://www.100md.com
在具体的产品方面,国际上将输液产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肠内和肠外营养液;肾科产品如血液透析液、腹膜透析液;血浆代用品;治疗性输液和各类冲洗液。目前,国内输液生产企业大量生产第一类产品中的基础营养液,围绕低端产品打价格战,而其他品类产品则涉足很少。
此外,大输液的营销模式也有待创新。“国外输液产品的销售推行一站式服务,而中国的企业还在延续批发商代理的形式,跟销售普通商品没有两样。大输液要想价格回归,必须在营销上把它当成药品来做。只有大输液价格提升到合理价位,塑瓶、软袋才会有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顾维军介绍,像百特等跨国输液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营销队伍,专门针对护士进行教育,而且还帮助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以减少因配液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大输液就像流动的血液,它的重要性是其他药品不能比拟的,可惜国内企业对此认识不够。”顾维军认为,输液行业的产业升级,不应只是包装上的升级,而应是整体行业发展战略的升级,涉及输液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配送、临床使用等各个环节。“没有这样的升级,恐怕行业的进步会很慢。”
文/本报记者 方剑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