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7299
科学的观念和技术同样重要——专家谈慢性乙肝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4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8.04
     日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组织了“健康家园”全国乙肝防治工程科普大行动启动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乙肝病毒(HBV)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危害的态势。迄今为止,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有过HBV感染经历;3.5亿人为慢性HBV腥?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每年因乙肝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00多万;15%~20%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慢性乙肝病人在5年内发生肝硬化,而慢性肝硬化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55%;乙肝病人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较非乙肝病人升高近200倍。

    面对严峻形势,目前我国慢性乙肝在治疗方面有什么难点和重点?又如何解决呢?记者就相关内容采访了乙肝防治专家、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助理成军教授。

    ■抗病毒治疗亟待重视

    成军指出,20多年前,重组干扰素α(IFNα)进入临床,开始了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新时代。最近几年,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陆续上市,预计明年特比夫定要上市,这样,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就进入到了核苷(核苷酸)类似物应用的新时代。前不久又推出了干扰素α新的剂型——长效干扰素,即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因此,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未来的3~5年,还会有更多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陆续上市,医生和患者会有更多的选择。

    药物的发展已为临床治疗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临床治疗的公认准则至今仍被忽视,成军痛心地指出,干扰素α和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应该成为慢性乙肝患者的首要治疗选择,这一点是国际上公认的准则。有进行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患者都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从目前临床现状来看,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医生和患者们的广泛接受,一些医生和患者至今还满足于“保肝降酶”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