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刚柔辨证法治疗心身疾病——访赵志付教授
中医心身医学与传统理论,中医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的刚柔辨证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主任赵志付教授研究中医心身医学20多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令赵主任遗憾的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运用于中医心身医学时并不是非常恰当。于是在2000年,赵教授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刚柔辨证的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的基础研究课题。5年来,他撰写了数篇科研论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赵主任强调说,随着经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压力增大,压力性疾病即心身疾病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因此,防治心身疾病必将成为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心身医学也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
中医心身医学与传统理论
据赵教授介绍,在中医学传统理论中,情志致病的学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后来历代都有发展,特别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致病学说,其中内因即为情志致病。清代王旭高还专门论述了治肝三十法并指出“肝病最杂”,“在杂症之中,肝病常居六七。”
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心身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脏腑相关论”、“阴阳五行学说”。如《内经》所言:“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及“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等。这些理论精辟地阐述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内经》又指出:“人之有生也,有刚有柔,有阴有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