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直观被动,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任何认识都具有确定性的一面,又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面。认识既要受到客体的制约,又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它具有确定性。否认认识的确定性容易导致认识论中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同时,由于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认识对其制约性又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对象及历史条件,因而认识又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否认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容易陷入认识论中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
中医作为一种认识成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和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及疾病防治规律,具有比较稳定的认识程序和相对固定的逻辑关系,因而中医认识具有确定性。否认这一点,中医就变得神秘而不可理解,也难于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同时,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中医认识又带有随机性、灵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性。忽视了这一方面,就不能正确把握中医的思维特点。这种不确定性在中医认识对象、方法以及中医概念、语言、思维方式、检验标准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为了讨论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中西医学认识的比较,对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
1.尽管中西医学都是以人体为其研究对象,但在具体的认识层面上,两者却有着迥异的取向。西医以人体的本体或本质为其研究对象,沿着器官、组织、细胞、分子、DNA等方向,去寻找生命、健康及疾病的最终本体和本质。中医认识是以“象”为中心的。“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素问·六节脏象论》),作为中医认识对象的“象”主要是指表现于外,并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人体功能表象。中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从面象、舌象、脉象等多维功能表象中来认识和调控人体的。与西医稳定的、惟一的、确定的人体本质和本体不同,中医的“象”是变动的、多样的和不确定的。如中医的藏象与西医的脏器就有着很大的区别,西医的脏器有着清晰的可解剖性、准确的定位及功能确定性。中医的藏象是一个功能系统,它包含着众多系统及其功能的复合体,它没有明确的解剖定位,其功能也是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又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中医脉象也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现代医学研究已揭示,脉象与人体之间的联系是极其复杂的,其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有些是直接的、必然和确定的,如患者出现结、代脉,就可以确定心脏有问题,对心脏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不能由此对脉象的价值加以“虚化”和“神化”,脉象与人体心血管之外的其他脏腑、百骸之间的联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