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案选新注(八)
作者,:,熊寥笙,(,继前,),六十五、乌梅丸证,许叔微医案:,寥笙注:,静香楼医案:,六十六、白头翁汤证,曹颖甫医案:,胡荫鹏医案:,六十七、芍药甘草汤证,六十八、牡蛎泽泻散证,叶天士医案:,六十九、瓜蒂散证,名医类案:,李士材医案:
作者:熊寥笙(继前)
六十五、乌梅丸证
许叔微医案:治一人。渴甚,饮水不能止,胸中热痛,气上冲心,八九日矣。或作中暍;或作奔豚。予诊之,曰:症似厥阴,曾吐蛔虫否?日:昨曾吐蛔。予日:审如是,厥阴症也。可喜者脉来沉而缓迟耳。仲景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又日:“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今病人饮水过多,乃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之,得止后,投以乌梅丸,数日愈。
乌梅肉15克、细辛3克、干姜6克、黄连9克、当归6克、
熟附片3克、蜀椒6克、桂枝6克、人参9克、黄柏6克。
寥笙注:本案为厥阴上热下寒证。患者渴而吐蛔,气上冲心,胸中热痛,症状与厥阴提纲吻合,似可直投乌梅丸治疗。许氏先用苓桂术甘汤,以其人饮水多,当时必有水饮内停,小便不利之证可凭。继以乌梅丸治厥阴本病,此治法之有先后也。乌梅丸用乌梅之性味酸温以止蛔之动;黄连黄柏之苦寒以安蛔;细辛、干姜、桂枝、附片、蜀椒、当归之辛,以温藏而止厥逆;人参之甘,以安中补虚,且以驾御寒热诸药之悍气也。
静香楼医案:一人蛔厥心痛,痛则呕吐酸水,手足厥冷,宜辛、苦、酸治之。
桂枝、川椒、炮姜、黄连、乌梅、当归、茯苓、延胡、炒川楝子。
寥笙注:本案属厥阴蛔厥证。尤氏改丸为方,取其迅速,师其意,而不泥其迹,用辛、苦、酸三字以统摄乌梅丸法。桂枝、干姜、当归、川椒辛也;黄连苦也;乌梅酸也。辛以温藏,苦以安蛔,酸以止动。加入川楝子之苦寒,不但增强杀虫作用,可以止痛也,延胡辛温,最善治心胃诸痛,与川楝配合尤妙。更加茯苓之淡渗,以健脾利湿,所谓“虫无湿不生也”。善用古方者,多能加减化裁,药随病变。
六十六、白头翁汤证
曹颖甫医案:治一人。年高七十八,而体气壮实,热利下重.而脉大,苔黄,夜不安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