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煅牡蛎 |
近江牡蛎(外) |
大连弯牡蛎 |
近江牡蛎(内) |
牡蛎 |
长牡蛎 |
药材描述
拼音: MU LI
拉丁: Concha Ostreae
别名: 蛎蛤、左顾牡蛎、牡蛤、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左壳
药用部位: 贝壳
产地: 我国沿海一带均产
采收: 全年均可采集。
加工: 去肉,洗净,晒干。
药性: 微寒
药味: 咸
归经: 归肝、胆、肾经
功能: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主治: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
毒性: 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禁忌: 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药材性状: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的淡紫色。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药材来源
植物名: 近江牡蛎
拉丁: Ostrea rivularis Gould
科名: 牡蛎科
属名: 牡蛎属
形态描述: 贝壳2片,坚厚,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左壳附着,较大而厚。右壳(即上壳)略扁平,较左壳(即下壳)小,表面环生极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紫褐色鳞片;1~2年的个体,鳞片平、薄、脆,有时呈游离状;2至数年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在后缘起伏成弱小的水波状;生长多年的个体,鳞片层层相迭,坚厚如石。壳面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淡黄色,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中部背侧。足退化,无足丝。
生态环境: 生活于江河流入海处。杂食性,以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广东、福建、山东沿海,并有养殖。
植物名: 长牡蛎
拉丁: Ostrea gigas Thunberg.
科名: 牡蛎科
属名: 牡蛎属
形态描述: 贝壳大型,坚厚,呈长条形,背腹几乎平行,一般壳长比壳高大3倍。左壳附着。右壳较平如盖,鳞片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层次甚少。壳内面瓷白色。闭壳肌痕马蹄形,棕黄色,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凹下,鳞片较右壳粗大。肉质部软,鳃成直条状,不弯至背后角。
生态环境: 我国沿海都分布。为河口及内湾养殖的良种。
植物名: 大连湾牡蛎
拉丁: 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科名: 牡蛎科
属名: 牡蛎属
形态描述: 贝壳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渐扩张近三角形。左壳附着。右壳壳表鳞片起伏成水波状,不如近江牡蛎平伏,放射肋不明显。壳面淡黄色;壳内面白色。闭壳肌痕白色或紫色,位于背后方。肉质部延长形;鳃自前方延伸至后方中央,弯曲度小。
生态环境: 分布北方沿海。
药材饮片
饮片名: 牡蛎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洗净,晒干,敲成小块。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碎块状。碎块凹凸不平,外壳淡紫色、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炮制作用: 生品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饮片名: 煅牡蛎
炮制方法: 取净牡蛎,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
饮片性状: 呈不规则碎块状。灰白色,质疏松。味微咸。
炮制作用: 煅之则燥而兼涩,又能固下焦,除湿浊,敛虚汗,具咸寒介类之功,有重镇摄下之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