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分析研究
编号:10703633
中国的药品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89期
医院进药“红包”开道,平价药店路漫漫其修远兮,药价市场化利大于弊
     广东省广州市民刘先生今年春节感冒后引发了扁桃体炎。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就诊治疗,医生给他开的都是高档抗生素,经过几天输液治疗后,扁桃体肿胀消除了,但结账时却发现费用高达1000多元。刘先生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在药价虚高的大背景下,这种被医院称为“正常现象”的非正常现象,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抗生素生产销售的利润太巨大,以致药厂医院上下联手,共同维护这条利益链。

    事实上虚高的价格并不仅仅存在于抗生素中,一盒出厂价不到2元的药到了消费者手里可能卖到了十几元;一种地区经销商拿货时30多元的保健品可以在商店里卖到160多元。是谁让药价打起了滚儿?我们凭什么要为这翻了几番的药价埋单?

    一盒药从医院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11个环节,从药店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10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渔利者,经过层层关卡之后,药价已然“水肿”,糊里糊涂的消费者却不得不为虚高的药品买单。所以老百姓常说:有什么都不能有病,没什么都不能没钱。

    国外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只有3%的利润率的情况下不但能生存,而且活得有滋有味。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长期保持着20%的甚至高达30%的利润率,却哭着闹着喊穷,由民间发起的平价药店几经飘摇,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医疗机构统一大幅降价让利,也存在颇多争议。中国的药品市场,离市场化究竟还有多远?离真正的为患者服务,究竟还有多远?

    医院进药“红包”开道

    李亮(化名),一年多前做某厂家新药X抗生素在石家庄的医药代表。要把自家的东西卖出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同一功效的药有若干品种,医院干嘛非要用你的呢?

    “比如说医院卖10元的药吧,基本上医院是在8元左右的价位上进的。似乎它只有2元左右的利润,很合乎每层加利15%左右的‘规矩’,但实际上,这10元钱里面,已经有大夫、药剂师、药房等11个环节给瓜分过了。”

    以X抗生素为例,李亮画出了药品在医院里的流程图:内科主任→药剂科→药事委员会→采购→入库→出库→上微机→上医保单→大夫→统方。但不是就此完事了,医药代表还需要不时地再“维护”好药剂科,这又是一个环节。总共11个环节,而每个环节的“维护”靠的都是钱:为了让X抗生素进入石家庄某医院,李亮首先找到了内科主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