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40例健康人和4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62P,CD63水平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分别受年龄、临床分期、手术与否及肿瘤有否转移等因素影响。 结论 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可能成为监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恶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它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进入血循环是一个关键步骤,血小板对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所有步骤都有促进作用,并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 [1] 。CD62P、CD63是最近发现的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定位于血小板的a颗粒和内皮细胞棒管状(Weible-Palade)小体内,能介导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黏附,促进肿瘤转移 [2] 。鉴于活化血小板对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活化水平对监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及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同时分析不同临床分期,转移与否和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3年1月~200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41例,年龄32~77岁,中位年龄54岁。所有病例均获得病理诊断。临床分期采用国际TNM统一分期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