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1术后降压机制,2生物相容性植入物,【参考文献】
【摘要】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POAG的经典手术。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及显微手术器械的发展,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由于保留了薄层的小梁组织而未直接进入前房,术后并发症减少,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所肯定。本文对目前NPTS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能对医生们进一步了解NPTS有所帮助。【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POAG的患病率为0.11%[1],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POAG的经典方法,但由于该手术可以出现,如前房出血、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浅前房、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显微手术器械的发展,出现了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该手术由于保留了薄层的小梁组织而未直接进入前房,术后并发症少,已经为愈来愈多的眼科医生所肯定[2]。目前,对该手术各方面的研究报道都很多,本文谨对以下两个研究方面作一综述。
1 术后降压机制
目前,主要的NPTS术式有3种[3],它们共同的基础是在表层巩膜瓣下切除深层巩膜、Schlemm管及管周的小梁组织,仅保留菲薄的内侧小梁组织及其前方的后弹力膜,房水通过这层小梁网-狄氏膜渗入到切除深层角巩膜组织和板层地切除外侧部分小梁网时所形成的“减压室”中,再经过多途径吸收[4]。NPTS的术后降压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主要有以下4种假设[5]:(1)巩膜内吸收;(2)结膜下外滤过;(3)脉络膜上腔途径引流;(4)经Schlemm管断端排出。董抑曾[6]等认为由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房水流出阻力主要在小梁网及Schlemm管内壁。NPTS切除了深层巩膜,打开了Schlemm管的外壁,并将Schlemm管内壁撕开,去除了房水流出的阻力部位,使得眼压下降。同时,贺翔鸽[7]等在临床中观察到有部分患者术后并未形成典型的滤过泡,甚而有2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没出现明显的滤过泡却有很低的眼压,同时他们还在术中发现剥离第2个巩膜瓣时基底面巩膜菲薄部分区域暴露出筛孔样葡萄膜组织,部分高眼压患者术中即见液体从筛孔中渗出,可能是房水经脉络膜上腔被吸收的。张秀兰[8]等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的降压机制,是房水借剩余的角膜小梁网向包括了巩膜瓣下间腔、巩膜瓣周围、结膜下和脉络膜上腔引流的方式实现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