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3期
编号:10706217
幽门螺杆菌球形体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3期
1Hp球形体的诱变因素,2Hp球形体的超微结构,3Hp球形体的遗传学特征,4Hp球形体的体外培养,5Hp球形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6Hp球形体感染的动物模型,7结语,【参考文献】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细胞淋巴瘤(MALT)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50%的人群感染Hp,且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 [1] 。Hp的来源和其传播方式目前还不清楚,较为可能的传播方式有粪—口或口—口传播。近年研究发现,Hp在体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形态变异,由螺旋体(spiral form)转变为球形体(coccoid form)。该球形体是一种有活力但不能培养成活(viable but noculturable stage,VNC)的Hp形态变异体 [2] ,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及其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就球形体的超微结构、遗传学特征、生化代谢、体外培养、动物模型等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Hp球形体的诱变因素

    体内外各种不利于Hp生长、繁殖的因素均可诱导Hp由螺旋体转变为球形体。这些因素包括:(1)氧浓度的改变:Hp是一种专性微需氧菌,其生长环境最适宜的氧浓度为5%~8%。氧浓度过高(如在大气环境中)或过低(如在厌氧环境中)都可导致Hp由螺旋体向球形体转变。(2)培养时间的延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不断减少,毒性产物不断增加,螺旋体的Hp也逐渐转变为球形体。一般Hp培养5d后即可观察到球形体,2周后全部Hp均可转变为球形体。(3)药物的作用:多种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红霉素、甲硝唑等,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和铋盐都能诱导Hp从螺旋体转变为球形体,且抗生素对球形体的诱导作用比延期培养时更快。药物对球形体的诱导率依次为:β-内酰胺类和红霉素>次枸橼酸铋>次水杨酸铋>胆盐。(4)氧化亚氮(一氧化氮,NO)的生成:体外研究发现NO能诱导Hp螺旋体快速转变为球形体,提示胃炎患者体内NO合酶活性的增高,可以导致胃内的Hp发生形态变异 [3] 。除上述四种诱变因素外,Hp生长环境中温度的变化或pH值的升高,也能诱导球形体的产生。

     2 Hp球形体的超微结构

    正常情况下,Hp表现为螺杆状,其长度为2~3μm,具有微绒毛和带鞘的鞭毛,菌体可借助它们游动。球形体直径一般只有0.8~1.0μm,形态上和内部结构有了一些变化。螺杆状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在整个菌体上都紧贴在一起,细胞壁被细胞被膜覆盖,外部嗜锇物质比内层有较高的电子密度,菌体两端的超微结构也不同,在鞭毛端,细胞膜内表面下可以看到一些低电子密度物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