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树脂类 > 琥珀
编号:10706709
琥珀散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14期
     笔者1996~2003年用琥珀散(《普济本事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病例,年龄23~45岁,其中23~30岁4例,31~40岁21例,41~45岁5例;病程为4个月~9年。本组30例均为已婚患者,其中有人工流产史者25例,放环者4例,原发性痛经史1例。除11例为初诊患者外,其余19例在接受本疗法前曾用中西药物或其他疗法治疗半年以上无效。

    1.2 诊断依据 (1)痛经,疼痛部位常在下腹或骶部或有性交痛或肛门坠痛,月经期加重,月经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2)子宫体增大(均匀增大或不对称子宫肌壁增厚),质硬,后位固定,附件区可扪及与子宫相连而不活动的囊性包块,阴道后穹隆触及硬结节,触痛明显。(3)X线子宫腔碘油造影观察子宫内膜有无病损,输卵管有无阻塞,排除生殖器结核及输卵管慢性炎症。(4)B超检查:在后陷凹或盆腔内出现不均匀回声或疏密不一致的光点,B超图像为混合性及实体性卵巢异位内膜囊肿巧克力囊肿,囊壁厚与周围组织粘连。(5)腹腔镜检查有阳性发现。

    1.3 治疗方法 采用琥珀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三棱10g,莪术10g,赤芍12g,丹皮10g,刘寄奴10g,当归12g,乌药10g,延胡索12g,肉桂6g,桃仁10g,红花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随证加减:气滞偏重加香附15g,川楝子10g,热偏重加大黄10g,红藤30g,败酱草30g;寒湿偏重加小茴香6g,吴茱萸9g,炮姜9g;肾虚加续断15g,杜仲12g。用法:按月经周期,经前10天开始服药,服至月经第5天停止。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2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制订的修订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虽局部体征存在,不孕患者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过1~3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11例,占36.7%;显效12例,占40.0%;有效5例,占1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9岁,2002年3月18日初诊。行经腹痛5年余。月经周期33~35天,每于月经来潮第1天,小腹胀痛难忍,拒按,经量多而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弦。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略大,活动可,右侧附件触及包块,界形不清,压痛,左侧附件(-)。B超:子宫大小8.6cm×7.0cm×5.0cm,宫壁回声不均,有多处强回声光点,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方用琥珀散加减方加香附15g,川楝子10g。上方连服1个半疗程,经期腹痛基本消失,血块减少。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祖国医学“瘕”和“痛经”范围,其基本的病理变化为血瘀,其基本的病理产物为离经之血形成的瘀血。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常因半产恶露留滞,手术后积血或排经不畅等因素,致经血倒流,血依附胞宫内外,日久凝结成积血、瘀血、蓄血而成本病,故中医治疗原则不外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本组30例患者,其病因皆为气滞血瘀。方中三棱、莪术、刘寄奴破瘀血消瘕;桃仁、红花、赤芍、丹皮活血化瘀;延胡索、乌药、川楝子、香附理气活血止痛;当归养血;肉桂温通经脉。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软坚散结之功效。方证相符,故收效颇佳。

    作者单位:1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医院

    2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凤凰医院

    (编辑苜 紫), 百拇医药(张长义 张桂清 张庆新 姚立安)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树脂类 > 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