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5年第6期
编号:10707792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5年第6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治疗棘手,病死率甚高。为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的防治,提高治疗效果,笔者对40例患者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2000年11月~2003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男37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37.8岁,诊断符合1986年南京肾综合征出血热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型5例,重型29例,危重型6例,入院时间3~7天,平均4.9天。全部病例发热,体温39℃以上27例,二期重叠16例,其中发热与休克二期重叠5例,休克与少尿二期重叠11例,三期重叠(发热、休克、少尿)18例。合并高血容量综合征21例,其中肺水肿5例。

     2分析

    2.1脑水肿诊断条件患者在少尿期或多尿早期出现意识改变,表现嗜睡,谵语、头痛、抓空、烦躁甚至抽搐等症状,同时具备以下2项者:(1)视物模糊、眼底镜检查有视乳头水肿;(2)持续高热,伴有休克或休克纠正后进入少尿期,或休克与少尿二期重叠;(3)血清钠<130mmol/L。

    2.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5~40.3)×109/L,平均15.54×109/L,血小板计数(22~97)×109/L,平均37.8×109/L,血尿素氮17~43.6mmol/L,平均26.8mmol/L,超过21.3mmol/L 35例,血肌酐258~1100μmol/L,平均700.9μmol/L,血钠103~144mmol/L,平均133.3mmol/L,其中<130mmol/L 25例,血氯91~106mmol/L,平均99mmol/L,血白蛋白20~38g/L,平均29.48g/L,其中<35g/L 3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均阳性。

    2.3脑水肿出现症状与病程40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间5~10天,平均6~8天,其中头痛21例,嗜睡23例,谵语32例,抓空17例,烦躁23例,抽搐10例。

    2.4脑水肿出现率及转归笔者所统计的40例患者,占同期收治患者的7.54%,发生在少尿期的为35例(87.5%),经血液透析联用甘露醇(另文报道)治愈35例(87.5%),好转2例(自动出院),死亡3例,其中死于脑出血2例,窒息1例。

    2.5脑水肿发生的原因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临床常见,主要发生在少尿期,病情越重则脑水肿的发生率越高,且存在相当高的病死率。根据40例脑水肿发生病期,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改变,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2.5.1病毒性脑损害发热期病毒直接对毛细血管损害,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造成血浆大量外渗,此即血管源性脑水肿,体温越高,病毒血症越重,说明病理损害重,渗出越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原发性病变,致使脑神经细胞的代谢障碍和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液体的渗出,引起脑组织水肿和颅内压的升高。本组高热病例27例,占67.5%。

    2.5.2休克休克时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淤血和缺氧,神经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尤其休克时间过长,脑缺血、缺氧而伴有高碳酸血症时最易发生脑水肿。于丹萍报道[1]脑水肿的发生与微循环衰竭脑组织缺氧有关。本组出现休克24例,占60%。

    2.5.3低蛋白血症重危患者由于早期高热,不能进食,机体自身分解率高,蛋白质处于高分解血管通透性增强,小分子蛋白随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尿中大量丢失,同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加重了低蛋白血症,孙涛等报道[2]:自发热期起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血浆蛋白、总蛋白和胶体渗透压均有显著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促发脑水肿。本组病例白蛋白<35g/L 33例,占82.5%,病情越重,白蛋白下降越明显。

    2.5.4高血容量综合征少尿期及移行期,随着血管功能的逐步恢复,由于静水压及渗透压的关系,以及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导致组织间隙水分子大量回吸收,形成高血容量,引起进行性高血压,反射性引起脑血管急性痉挛,造成脑血流障碍,加重脑组织缺氧和水肿。本组病例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者21例,占52.5%。

    2.5.5低钠血症患者因高热、多汗、呕吐、腹泻、进食减少、使用利尿及多尿早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摄入少,丢失多,出现低钠血症,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使水分子从细胞外渗入细胞内而引起脑细胞水肿。有报道血钠<130mmol/L即可导致脑水肿。本组病例<130mmol/L 25例,占62.5%,最低值103mmol/L。

    2.5.6高尿素氮血症[3]尿素可通过受损的血管壁进入脑组织,引起细胞间液渗透压增高,加重脑间质水肿,同时尿素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又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增高,导致脑细胞水肿。本组40例患者血尿素氮均升高,最高达43.6mmol/L。

     3预防与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常由以上原因所致,但每1例脑水肿的发生多为复合因素所引起,其防治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针对发生脑水肿的主要原因进行有效防治。

    3.1发热早期应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抑制出血热病毒对毛细血管的病理性损害,减轻病毒血症,可选用博尔泰力800mg,每日1次静滴,连用5天[4],如体温>39℃以上,应给予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使体温尽快控制在39℃以下。

    3.2休克的患者应迅速给予扩容,纠酸、强心、吸氧,尽快使血压回升,并在4h内稳定,防止脑缺血、缺氧,导致脑神经元的代谢障碍,如休克时间持续>4h,当血压回升收缩压>100mmHg,舒张压>70mmHg,20%甘露醇0.5~1g/kg静脉注射,在有效防治脑水肿的同时起到扩容作用。

    3.3少尿期(1)应有效控制尿素氮的升高,补充热量,减少分解,亦可给蛋白同化激素,当血尿素氮>25mmol/L,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避免因血尿素氮过高致使血浆渗透压改变促发脑水肿。发生低蛋白血症者,合理补充白蛋白,以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液体外渗。(2)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者,要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有肺水肿先兆时,静脉放血200~400ml,有条件行血液透析或超滤,将体内过多的水分排出。(3)脑水肿早期或出现典型脑水肿症状,并处于少尿期者,我们行血液透析并用20%甘露醇治疗[5],即在透析前30min先静脉给甘露醇,当起到降颅压的效果后,再通过血液透析将过多的水分、甘露醇分子、尿素氮等排出体外,调整内环境平衡,解决脑水肿,本组40例经上述治疗,35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3例。

    3.4低钠血症者当血钠<130mmol/L,要适当补充氯化钠,一般选用7.5%氯化钠静脉滴注纠正细胞内外晶体渗透压失平衡,防止细胞内水肿。

     4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合并脑水肿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棘手,直接影响本病的愈合,因此,针对病情和发生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或减少脑水肿的发生,是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丹萍.流行性出血热病程各期主要生化检查改变及液体疗法.中华内科杂志,1979,6:459.

    2孙涛,杨佩珍,陈国芬,等.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85,2:80.

    3杨为松.肾综合征出血热.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96.

    4曾庆友,杨建勋,单继发,等.博尔泰力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112例临床观察.中华临床新医学,2003,6:546.

    5曾庆友,于庆涛,孙玉珍,等.血液透析联用甘露醇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合并脑水肿12例的疗效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4:248.

    (编辑 含秋)

    作者单位: 161441 黑龙江九三农管局中心医院, http://www.100md.com(杨建勋 曾庆友 王范江 于桂萍 董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