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2骨质疏松合并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几率越来越多。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导致骨量和骨强度严重下降,不能适应机体运动负荷要求。病理性改变表现为骨小梁数量的减少及结构紊乱,其间隙增宽,骨小梁断裂,使骨的强度减弱、脆性增加。在正常生活活动中常可出现骨折,最常见于椎骨 [1] 、桡骨和股骨。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有别于创伤性骨折,属病理性骨折的范畴。在治疗上甚为棘手。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1.1 临床特点 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除具有一般创伤性骨折的特征外,还有其专有的特征,如多发于老年人,轻微外力甚至无明显外力便可发生骨折,通常可发生多处骨折,骨折愈合难,常伴全身骨痛;X线片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等。骨质疏松时骨内血窦处于扩张和开放状态,骨内手术失血多,骨质疏松时骨的密度和强度明显下降,脆弱性明显增加,手术操作容易误伤重要组织,尤其是脊椎手术。内固定器材如螺钉、钢板、髓内钉、人工假体会因骨质疏松而容易松动、滑脱、穿出或脱出,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对严重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小夹板、经皮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外固定支架等仍不失为较理想的固定器材,但多数尚需自体骨、生物材料或骨水泥等材料填充。采用这些固定器材固定相对可靠,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活动。
1.2 治疗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处理,骨科手术治疗为首选,因为保守治疗长期制动可增加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血管栓塞、肌肉萎缩等危险,同时加重废用性骨质疏松。手术选择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在骨痂生长和骨重建时,需要的钙储存是不足的,术后要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同时加强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缩短卧床时间,促进骨折愈合,虽然采取以上措施,但治疗后仍有37.2%的患者收效很慢。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强调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给予骨质疏松病因学的治疗。
1.2.1 骨折的治疗 对严重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一般不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可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股骨颈骨折经牵引复位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