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708103
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活性与盆腹腔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
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癌(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子宫内膜癌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998年FIGO将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改为手术-病理分期,以此作为决定是否使用辅助治疗的依据。然而临床分期对于评估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都非常重要。但由于临床分期的不准确是选择适宜治疗的严重障碍。对早期内膜癌的手术范围和是否常规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尚存在分歧。术前了解内膜癌的分期及高危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CDFI)和内膜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同时结合血清CA125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此术前评估内膜癌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4月~2003年7月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9例。年龄30~72岁(平均56.5岁),其中绝经者30例,主要表现绝经后出血。所有患者术前均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取材病理确诊。按198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标准,Ⅰ期32例(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13例,≥1/2肌层19例),Ⅱ期10例,≥Ⅲ期7例。Ⅰ期患者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加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摘除;Ⅱ~Ⅲ期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者LN(+)1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LN(-)30例。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理标本MVD计数及血清CA125测定。

    1.2 研究方法

    1.2.1 彩超检查方法 应用美国GSTEWAY SERIE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7.5MHz,阴道超声检查常规程序行灰阶超声扫描(TAS),二维切面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内膜厚度、宫腔内病变情况及与子宫肌层的界限。扫描结束后引入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多切面观察占位区域及周边血流信号的分布特点,在血流显示最明亮区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测定,获稳定频谱后冻结图像。自动显示阻力指数(RI)值。分别测三支不同血管,采用最小RI值。

    1.2.2 免疫组化染色 术前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活检标本和术后肿瘤组织标本(病理切片HE染色确诊内膜癌),标本分别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4μm厚度切片。兔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又称第8因子相关抗原(FⅧ-RA)和小鼠抗兔SABC试剂均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