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山西:中药材大省应当向中药材强省大力挺进
煤焦的热销、电力的紧张似乎强烈地告诉人们——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煤焦电产业还是经济的主轴;然而,像煤炭资源一样——山西还是中药资源大省
无可争议的资源大省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多种中药材的主要产出地。《本草纲目》、《千金方述要》等古典中药文献中,对山西产中药有着确切记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中药资源调查中,省内共发现中药材1116种,隶属224科。其中植物药953种,隶属154科;动物药133种,隶属70科,矿物药30种。
在中药里,有效成份含量高、药效明显的药物被称为地道中药。山西是国内公认的地道中药材主产地,而且药材分布省内许多地区。党参,桔梗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晋东南、忻州地区,年产量在400万公斤左右;黄芪,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雁北地区,蕴藏量在500万公斤左右;连翘,木犀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安泽、古县等地区,是省内大宗药材之一,年产量400万公斤左右;款冬花,菊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阳曲、原平、榆社、兴县等地,年产量50万公斤;地黄,主要分布于临汾、运城等地,年产量450万公斤左右;黄芩,唇形科植物,全省大面积分布,年产量600万公斤左右;柴胡,伞形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省内阳高、天镇、应县、宁武、神池等地,年产量30万公斤左右;远志,远志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临汾、运城的芮城、稷山、闻喜、夏县、乡宁等地,年产量15万公斤;知母,百合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榆社、盂县、稷山、沁县、阳曲等地,年产量50万公斤左右;酸枣仁,鼠李科植物,省内大部分山区均有分布,年产量20万公斤左右;猪苓,多孔菌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霍县、安泽、介休、沁源、垣曲、沁水、宁武、神池、交城、左权等地,年产量2万公斤左右;九节菖蒲,毛莨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中条山区的舜王坪、绛县、垣曲、阳城等地,年产量2万公斤左右。这11种中草药被中医药界称为山西的地道中药,像煤炭一样是山西的特色产品,它们的许多品种由野生采摘已经具备了人工种植技术条件,山西同安徽、四川、东北三省同处于中药资源大省行列。头大身小的中药大省
, 百拇医药
尽管山西中药品种和原料药产量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省内中药深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而且在国内中药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同时在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等方面同国内许多先进省市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是“头大身小”的主要表现。就像山西不断向外运煤、输电一样,山西的中药业也是资源输出型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山西产的中草药有超过70%的份额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等号称国内“五大中药批发市场”销售,只有20%左右中药被省内中药厂、周边省市中药厂消化。省内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处颇具规模的中药材批发配送的集散地。
据统计,去年全国医药产值超过6000亿元,其中中药产值为400亿元左右,而山西却不足10亿元。省内中药企业数量只有30至40家之间,之所以数量模糊是因为许多中药厂由于中药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供销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又兼而生产西药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行。省内像广誉远这样的百年中药厂,年产值也不过几千万元。以年产值3亿多元的北京同仁堂为例,去年北京同仁堂集团单出口一项就突破了1000万美金,还在泰国、美国等开有专门的销售门店,而该集团许多药品就是以我省的地道中药为原料的,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同仁堂专门在我省的临川建立GAP标准的党参生产基地。反观山西,虽然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储备和生产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政策扶持,至今没能形成大规模的中药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 百拇医药
值得关注的GAP
GAP 是英文“Good A 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直译为“良好的农业规范”。由于中药的栽培或种植属于农业范畴,所以中药GAP被译为“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是中药GMP(中药生产标准)的配套工程,它的原则是“真实、优质、稳定、可控”。
山西省中药生产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种植中药还是以前的散户种植、粮田间种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采摘。产出的中药材无论是规模、品种、质量,还是市场需求状况,都难以尽如人意。在河北安国的中药批发市场,同样的中药品种由于品质差异,市场售价可以相差数十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就是“中药材GAP”,它对中药材生产质量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配合GAP的认证工作,对于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历史、种植养殖规模、产地生态环境、道地性、种性来源、良种繁育等有着科学系统的规范要求,本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拥有了申报GAP的认证服务功能,对于建设省内GAP基地有着重要作用。推广GAP认证工作,就需要加大对当地农民的培训力度,从育种到养殖都是一个系统培训工程。让广大农民充分掌握符合GAP规范的中药养殖技能,将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 http://www.100md.com
中药提供的机遇
山西是中药资源大省,但是山西在资源深加工上并未得到应得的收益。中药特别是中药产业发展缓慢,这是当前的实际状况,这同中药科学研究进展有关,也同国内实际消费市场有关。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对中药内的有效成份进行研究,但是千变万化的中药处方,以及深邃奥妙的中医理论使得中药研究数据化、化学工业化进展缓慢。一些处方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耗费了大量资金,最终也没能研究出究竟是处方中哪几味药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给中药产业大规模现代工业化、集约化生产带来了难题。
科学研究的积累必会为重大突破创造条件,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必然规律。开展基础性研究,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依然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无论谁在其中获得突破,都会在中药产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美国摩根士丹利一位专事中国投资经营业务的专家表示:在世界经济不断全球化的今天,投资当地特色的经济领域,在全球就会获得丰厚回报,在中国中药、纺织品、瓷器就是这样。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中西药《药典》的制订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药典》制订工作正式步上了正轨,每5年编撰修订一次的《药典》成为医药行业确定药品品质、生产规范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药厂进购原料生产、医生开处方、药店出售药品都以《药典》为依据。国家药典委员会对于列入《药典》的药品注重科学有据的分析报告,其申报过程也极其严格规范。山西有许多地道的中药和1000余种可养殖中药,只要有深入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山西的中药才可能不断列入国家《药典》,这不仅会带动一方富裕,而且也会深刻促动产业发展。
药品行业就是高投资而回报更高的行业,中药产业发展也不例外。巨大的投资可依靠优惠的政策引进和对企业扶持逐步发展,省内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如果有强力的政策扶持,必会加快做强做大的进程;农民如果有好的政策扶持,种药致富会和种粮、种菜、养殖一样殊途同归;省内多年来形成的医药营销网络和队伍,也会在政策的扶植下,开辟国内甚至国际市场。这对改变山西省“头大身小”的中药产业格局有着积极意义。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中药里的动植物原料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药产业都前途无量。国内虽然中药制造企业众多,但是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自身优势,山西终会成为中药强省,而且相对世界的需求来说,中药的产能是相对匮乏的。, http://www.100md.com
无可争议的资源大省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多种中药材的主要产出地。《本草纲目》、《千金方述要》等古典中药文献中,对山西产中药有着确切记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中药资源调查中,省内共发现中药材1116种,隶属224科。其中植物药953种,隶属154科;动物药133种,隶属70科,矿物药30种。
在中药里,有效成份含量高、药效明显的药物被称为地道中药。山西是国内公认的地道中药材主产地,而且药材分布省内许多地区。党参,桔梗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晋东南、忻州地区,年产量在400万公斤左右;黄芪,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雁北地区,蕴藏量在500万公斤左右;连翘,木犀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安泽、古县等地区,是省内大宗药材之一,年产量400万公斤左右;款冬花,菊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阳曲、原平、榆社、兴县等地,年产量50万公斤;地黄,主要分布于临汾、运城等地,年产量450万公斤左右;黄芩,唇形科植物,全省大面积分布,年产量600万公斤左右;柴胡,伞形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省内阳高、天镇、应县、宁武、神池等地,年产量30万公斤左右;远志,远志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临汾、运城的芮城、稷山、闻喜、夏县、乡宁等地,年产量15万公斤;知母,百合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榆社、盂县、稷山、沁县、阳曲等地,年产量50万公斤左右;酸枣仁,鼠李科植物,省内大部分山区均有分布,年产量20万公斤左右;猪苓,多孔菌科植物,主要分布于霍县、安泽、介休、沁源、垣曲、沁水、宁武、神池、交城、左权等地,年产量2万公斤左右;九节菖蒲,毛莨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中条山区的舜王坪、绛县、垣曲、阳城等地,年产量2万公斤左右。这11种中草药被中医药界称为山西的地道中药,像煤炭一样是山西的特色产品,它们的许多品种由野生采摘已经具备了人工种植技术条件,山西同安徽、四川、东北三省同处于中药资源大省行列。头大身小的中药大省
, 百拇医药
尽管山西中药品种和原料药产量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省内中药深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而且在国内中药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同时在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等方面同国内许多先进省市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是“头大身小”的主要表现。就像山西不断向外运煤、输电一样,山西的中药业也是资源输出型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山西产的中草药有超过70%的份额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等号称国内“五大中药批发市场”销售,只有20%左右中药被省内中药厂、周边省市中药厂消化。省内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处颇具规模的中药材批发配送的集散地。
据统计,去年全国医药产值超过6000亿元,其中中药产值为400亿元左右,而山西却不足10亿元。省内中药企业数量只有30至40家之间,之所以数量模糊是因为许多中药厂由于中药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供销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又兼而生产西药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行。省内像广誉远这样的百年中药厂,年产值也不过几千万元。以年产值3亿多元的北京同仁堂为例,去年北京同仁堂集团单出口一项就突破了1000万美金,还在泰国、美国等开有专门的销售门店,而该集团许多药品就是以我省的地道中药为原料的,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同仁堂专门在我省的临川建立GAP标准的党参生产基地。反观山西,虽然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储备和生产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政策扶持,至今没能形成大规模的中药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 百拇医药
值得关注的GAP
GAP 是英文“Good A 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直译为“良好的农业规范”。由于中药的栽培或种植属于农业范畴,所以中药GAP被译为“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是中药GMP(中药生产标准)的配套工程,它的原则是“真实、优质、稳定、可控”。
山西省中药生产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种植中药还是以前的散户种植、粮田间种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采摘。产出的中药材无论是规模、品种、质量,还是市场需求状况,都难以尽如人意。在河北安国的中药批发市场,同样的中药品种由于品质差异,市场售价可以相差数十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就是“中药材GAP”,它对中药材生产质量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配合GAP的认证工作,对于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历史、种植养殖规模、产地生态环境、道地性、种性来源、良种繁育等有着科学系统的规范要求,本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拥有了申报GAP的认证服务功能,对于建设省内GAP基地有着重要作用。推广GAP认证工作,就需要加大对当地农民的培训力度,从育种到养殖都是一个系统培训工程。让广大农民充分掌握符合GAP规范的中药养殖技能,将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 http://www.100md.com
中药提供的机遇
山西是中药资源大省,但是山西在资源深加工上并未得到应得的收益。中药特别是中药产业发展缓慢,这是当前的实际状况,这同中药科学研究进展有关,也同国内实际消费市场有关。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对中药内的有效成份进行研究,但是千变万化的中药处方,以及深邃奥妙的中医理论使得中药研究数据化、化学工业化进展缓慢。一些处方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耗费了大量资金,最终也没能研究出究竟是处方中哪几味药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给中药产业大规模现代工业化、集约化生产带来了难题。
科学研究的积累必会为重大突破创造条件,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必然规律。开展基础性研究,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依然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无论谁在其中获得突破,都会在中药产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美国摩根士丹利一位专事中国投资经营业务的专家表示:在世界经济不断全球化的今天,投资当地特色的经济领域,在全球就会获得丰厚回报,在中国中药、纺织品、瓷器就是这样。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中西药《药典》的制订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药典》制订工作正式步上了正轨,每5年编撰修订一次的《药典》成为医药行业确定药品品质、生产规范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药厂进购原料生产、医生开处方、药店出售药品都以《药典》为依据。国家药典委员会对于列入《药典》的药品注重科学有据的分析报告,其申报过程也极其严格规范。山西有许多地道的中药和1000余种可养殖中药,只要有深入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山西的中药才可能不断列入国家《药典》,这不仅会带动一方富裕,而且也会深刻促动产业发展。
药品行业就是高投资而回报更高的行业,中药产业发展也不例外。巨大的投资可依靠优惠的政策引进和对企业扶持逐步发展,省内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如果有强力的政策扶持,必会加快做强做大的进程;农民如果有好的政策扶持,种药致富会和种粮、种菜、养殖一样殊途同归;省内多年来形成的医药营销网络和队伍,也会在政策的扶植下,开辟国内甚至国际市场。这对改变山西省“头大身小”的中药产业格局有着积极意义。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中药里的动植物原料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药产业都前途无量。国内虽然中药制造企业众多,但是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自身优势,山西终会成为中药强省,而且相对世界的需求来说,中药的产能是相对匮乏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