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709869
从毛泽东的“针灸外交”谈当今“中医药国际化”: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张绪通博士谈“中医药国际化”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93期
记者:您如何理解“中医药国际化”的涵义?,记者:您是如何看待“中医药国际化”形成的背景?,记者:国外是如何对待这次“中医药国际化
     目前,国内中医药界人士虽天天在说“中医药国际化”,然而一个中医药的泱泱大国迄今却没有一个中成药能以处方药名义进入欧美等国主流医药市场;甚至还比不过日本、韩国这样的小国家。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记者以“中医药国际化”为主题采访了第一个将中国的《针灸全书》译成英文的“山外”人士——曾任美国总统府顾问、美国参议院核心成员的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和名医,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张绪通博士(获西医内科、哲学、法学三个学位的博士),想知道这位“山外来客”是否会对此看得更清楚些。

    记者:您如何理解“中医药国际化”的涵义?

    张博士:这个问题要追溯到毛泽东时代。当年尼克松到中国访问,把中国的针灸带到了美国,动手术可用小小的银针来麻醉,病人不觉疼痛;此外,小银针还可治疗好多病,而没有毒副作用,这在西方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神奇事。于是,一下子轰动了美国,继而全世界;迄今已到了没有一国不在迷恋针灸的程度。若从政治上讲,这是毛泽东“针灸外交”的伟大成功,也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源头。所以我认为中国政府提出“中药国际化”的本义是向世界各国弘扬历尽数千年而不衰的中医药文化;出口中医药,治病救人,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为国创汇的同时,更是扬了国威,长了华夏民族的志气。我把它理解为新一代中国政府从“多赢”角度出发的“中医药外交”。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中医药国际化”形成的背景?

    张博士: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同时也受制药企业的推崇,因中药等天然药物研发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研发成功概率高,药品利润空间大,市场发展前景好,已成为一块诱人的奶酪。这就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大背景。

    记者:国外是如何对待这次“中医药国际化”的浪潮?

    张博士:这里有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一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用中草药治病,预测今后5年~10年,全球中药销售额将高达2000亿~3000亿美元。”所以欧美各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国都对它垂涎三尺,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这块巨大的奶酪。

    西方国家的决策者们认为,以中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把“中医药国际化”看成一场对中国的商战。既然是战争,就得讲究战略、战术。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中国的中医药资源优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9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