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被公认是一个中医药大国,但还不是中医药的强国。要成为中医药强国,就必须使中医药走向世界。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已经逐步扩大,但是中医药真正国际化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在最近召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外事工作年中会议上,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提出加强文化战略和市场战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思路,将发展中医药的思考引向了更深的高度。
文化战略铺就平台
中医是建立在传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而西医进入中国后,不少国人对中医产生了片面、极端的认识,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中医文化,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有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曾两次正式取消中医,因民众反对而未执行;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医药也经常受到批判,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中医在现代科技含量方面与西医相比不具备优势,它的优势在于文化特色,中医的文化属性一直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这种文化属性长期以来并没有被放在战略的高度上被重视。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进行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立项工作,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注意挖掘中医的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西方近百年对东方世界的文化侵略,为其资本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文化侵略产生的收益很难具体估量,但却是巨大的。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也应该加强中医药的文化渗透,文化渗透是多元的,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方式并存,另外还有学术交流、民间交流等方式,每一种都可以作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关键是要有这种传播的意识和行动。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是从电影开始的,因为影视文化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中国功夫享誉世界,电影是功不可没的,像《刮痧》、《大宅门》这样反映中医文化的影视作品如果能多一些,影响再大一些,就可以扩大中医文化的影响力。
汪卫东说,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来中国,都要看长城,后来看京剧,现在一些外国访问团体开始看中医,外国人来中国找中医治病的也越来越多。每年广安门医院都要接待大量的参观访问团体,这种参观不仅仅是考察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很大程度上也是把中医作为像长城和京剧一样的中国文化来看待的。中医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要充分重视文化战略,研究一些具体的做法开展这项工作,把文化战略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把它作为一个平台来搭建。文化战略也许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无形的文化效益往往胜过有形的资产,它的长远效应是深远而重大的,将为中医药国际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市场战略要唱主角
如果说,文化战略是宏观策略,那么市场战略就是微观策略。文化战略比较间接,它搭就的是一个适宜的广阔的平台,市场战略则是使中医药走向世界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让市场战略唱主角。抓住市场,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做的工作却是很多的。
这些年,一些中医诊所已经在国外立足,但是数量还不多,且普遍存在规模小,诊疗活动单一的问题,要扩大中医药在国外医疗市场的份额,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
汪卫东指出,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课题组,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深入当地,调研其市场环境,要尽量全面细致,要分析其政策环境、医疗市场的结构、中医在当地发展的优势、劣势,患者的就医取向、大众的就医心理习惯、就医者的特点等等。还要将当地开办的中医诊所作为调查重点,了解这些诊所的经营模式、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汪卫东认为,调研结果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目前很多个人开办的诊所没有能力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调研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国内的个人和中医院走出去。国内中医院在国外独立开办诊所和医院的很鲜见,大部分采取人与人合作的形式,这种合作主要是出技术,独立投资还是一块市场空白。国内的中医院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如果能够走出去,对扩大中医的影响、占领国外医疗市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中医院的这种世界市场意识还不强,需要政府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扩大医疗市场之后,不仅中医的地位和作用会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带动中药的发展。一般在国外的中医诊所里使用草药是被允许的,而中药要想通过某国药监部门的认证直接进入市场是很困难的,大部分中药都是以保健品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的,如能通过中医的发展来带动中药也不失为一种迂回策略。
为适应市场战略,就需要培养中医药的复合型人才,懂中医和懂外语的同时,也要懂市场、懂管理。在国外开诊所的人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既要自己看病,还要自己经营,培养这类人才将为市场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厉秀昀)
文化战略铺就平台
中医是建立在传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而西医进入中国后,不少国人对中医产生了片面、极端的认识,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中医文化,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有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曾两次正式取消中医,因民众反对而未执行;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医药也经常受到批判,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中医在现代科技含量方面与西医相比不具备优势,它的优势在于文化特色,中医的文化属性一直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这种文化属性长期以来并没有被放在战略的高度上被重视。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进行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立项工作,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注意挖掘中医的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西方近百年对东方世界的文化侵略,为其资本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文化侵略产生的收益很难具体估量,但却是巨大的。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也应该加强中医药的文化渗透,文化渗透是多元的,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方式并存,另外还有学术交流、民间交流等方式,每一种都可以作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关键是要有这种传播的意识和行动。很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是从电影开始的,因为影视文化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中国功夫享誉世界,电影是功不可没的,像《刮痧》、《大宅门》这样反映中医文化的影视作品如果能多一些,影响再大一些,就可以扩大中医文化的影响力。
汪卫东说,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来中国,都要看长城,后来看京剧,现在一些外国访问团体开始看中医,外国人来中国找中医治病的也越来越多。每年广安门医院都要接待大量的参观访问团体,这种参观不仅仅是考察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很大程度上也是把中医作为像长城和京剧一样的中国文化来看待的。中医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要充分重视文化战略,研究一些具体的做法开展这项工作,把文化战略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把它作为一个平台来搭建。文化战略也许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无形的文化效益往往胜过有形的资产,它的长远效应是深远而重大的,将为中医药国际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市场战略要唱主角
如果说,文化战略是宏观策略,那么市场战略就是微观策略。文化战略比较间接,它搭就的是一个适宜的广阔的平台,市场战略则是使中医药走向世界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让市场战略唱主角。抓住市场,道理很简单,但是要做的工作却是很多的。
这些年,一些中医诊所已经在国外立足,但是数量还不多,且普遍存在规模小,诊疗活动单一的问题,要扩大中医药在国外医疗市场的份额,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
汪卫东指出,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课题组,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深入当地,调研其市场环境,要尽量全面细致,要分析其政策环境、医疗市场的结构、中医在当地发展的优势、劣势,患者的就医取向、大众的就医心理习惯、就医者的特点等等。还要将当地开办的中医诊所作为调查重点,了解这些诊所的经营模式、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汪卫东认为,调研结果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目前很多个人开办的诊所没有能力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调研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国内的个人和中医院走出去。国内中医院在国外独立开办诊所和医院的很鲜见,大部分采取人与人合作的形式,这种合作主要是出技术,独立投资还是一块市场空白。国内的中医院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如果能够走出去,对扩大中医的影响、占领国外医疗市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中医院的这种世界市场意识还不强,需要政府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扩大医疗市场之后,不仅中医的地位和作用会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带动中药的发展。一般在国外的中医诊所里使用草药是被允许的,而中药要想通过某国药监部门的认证直接进入市场是很困难的,大部分中药都是以保健品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的,如能通过中医的发展来带动中药也不失为一种迂回策略。
为适应市场战略,就需要培养中医药的复合型人才,懂中医和懂外语的同时,也要懂市场、懂管理。在国外开诊所的人大部分都是身兼数职,既要自己看病,还要自己经营,培养这类人才将为市场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厉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