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编号:10710358
第六节 肺痨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定义,三性,传染性,慢性,虚弱性,四大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释名,痨,别名,具传染性,按症状特点而命名,历史沿革,.战国-三国时代,《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灵枢·玉版,金贵要略·虚劳病脉证并治》
     定义

    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肺痨有“三性”、“四大主症”:

    三性——传染性(痨虫感染)

    慢性(绝大多数由渐而起,呈急性发作者极少)

    虚弱性(见全身虚弱不足之症)

    四大主症——咳嗽(久延不已的慢性咳嗽)

    咯血(轻者为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

    潮热(下午发热,傍晚为著,子时后减轻,上午凉爽)

    盗汗(寐中汗出,寤时汗戢染然而止)

    释名

    ——义同劳,指劳损。因本病劳损在肺,故称肺痨

    别名 具传染性—尸注、鬼注、痨疰、虫疰、毒疰、传尸、飞尸

    按症状特点而命名—骨蒸、劳嗽、伏连、肺痿疾、急痨、痿

    自宋代始以“痨瘵”统诸称

    历史沿革

    1.战国-三国时代,本病属于虚劳、虚损、劳损等范畴。

    《内经》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有记载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捆……肩髓内消”

    《灵枢·玉版》:“咳,脱形,身热,脉小疾”,均描述了肺痨的主症及其慢性消耗表现。

    2.张仲景《金贵要略·虚劳病脉证并治》:“若肠鸣、马刀、挟瘿,皆为劳得之。”

    3.华佗《中藏经传尸》及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尸疰鬼注方》已认识到本病具传染性。指出“死后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4.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把“尸疰”、“鬼注”列入肺脏病篇,明确了本病的病位在肺。《外台秘要·卷十六》:“肺痨热,损肺生虫”,“生肺虫,在肺为病”。提出肺虫致病说。

    5.宋·陈言《三因方》与严用和《济生方》均列“痨瘵”专篇,将肺痨与一般的虚劳区别开来。《济生方》认识到本病具有“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的特殊性。

    6.元·葛可久《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明·龚居中《红炉点雪》也是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7.《丹溪心法》强调“痨瘵主乎阴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0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