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编号:10710418
第五节 腰痛
http://www.100md.com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一证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素问·刺腰痛论》根据经络循行,阐述了足三阴,足三阳以及奇经八脉为病所出现的腰痛病证,并介绍了相应的针灸治疗。《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言:“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 “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在发病方面强调肾虚,风寒留着,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等因素,并以突然发作者,称卒腰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久腰痛。《丹溪心法·腰痛》渭: “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虚实作丁概括。《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总结历代医家对腰痛的论述,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使腰痛的辨治更为系统。对于腰痛治疗,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腰痛》指出:“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及某些内脏疾病,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如因外科、妇科疾患引起的腰痛,应参照相关教材辨治,不属本节讨论范围。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机]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桌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腰痛。湿性黏滞,所以感受外邪多离不开湿邪为患。

    2.体虚年衰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1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