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老中医之路
编号:10710502
万友生:寝馈歧黄五十年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5日
     【作者倚介】万友生(1917~),江西新建人,现年六十五岁,从事中医内科专业近五十年。解放后,历任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西中医专科学校和江西中医学院教导副主任,中南区卫生部中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月刊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现任中华垒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㈣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精通伤寒、温病学说,曾著有《伤寒讲义》(1959年)、《温病讲义》(1959年),《伤寒论讲义》(1962年)、《热病学讲义》(1973年)等。近年来著有《松庐医案》、Ⅸ伤寒知要》两书,待出版。

    我的学历是从私塾开始的。由于读过孔孟之书,因而具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这就为我考入南昌神州国医专修院(后来改名匈江西中医专门学校),攻克经典难关,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当时老师不仅特别重视古文水平,同时也很重视书法,考斌评分时,字写得好的加分,否则减分。他们认为,中国医学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占代医学家大都兼通中国文学和书法。当时社会上也常给中医以这种压力,即中医开方时,字写得好的,就会受到病家青睐,否则就会遭到白眼。

    我在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学了三年中医药学理论,由于日寇侵扰,学校停办,未能临床实习,深引为憾。离校之后,继续寻师访友,曾遥从上海名医陆渊雷为师,尽购其著作而读之。我很钦佩他博通古今中外的学问,从而开拓了我的心胸和眼界。但对他以西释中的论述,既受到启发,又感到疑惑。并在当时中医界守旧、维新和折中三种不同的学术主张中颇感踌躇,只是由于自己缺乏西医知识,无力维新和折衷,不得不守旧以求自慰而已。因此,在解放前战乱十多年的医途中,一直是坚持固有传统,不断深入钻研的。当时行医的生涯虽苦,但自学的蔗境弥甘。现在重读当年用墨笔正楷书写的《诸病证治提要》、《伤寒论六经分i正*、《药选》和《药物分类提要》等资料,那种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干¨乐在苦中的坚毅精神犹跃然纸上,使我老而忘倦。

    解放后,执行中医内科业务卜多年的我,参加了南昌市中医进修班,比较系统地学了一些西医的基础理论和l临床知识。由于寝馈娃黄医学已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并未因之而使自己改造成为"西医",相反,在学习西医的过程巾受到了不少的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而奋斗终身的信心。

    回忆我从临『末实践到理论研究这一漫长的历程,是甘箭备尝、不无体会的。这里略谈四点:

    (一)关于经方和时方的问题我在学校学医时,对老师之间的经方派与时方派的争论颇感兴趣,但并无成见。只是由于张仲景乃医中之圣人,因而对经方尤为喜爱罢了。离校走向社会后,在早期临床实践中,虽然喜用经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6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