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老中医之路
编号:10710499
方药中:学医四十年的回顾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25日
     【作者筒介】方药中(1021~),四川省重庆市人。一九四0年师事南京名医陈逊斋先生。四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对于祖国医学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有较高造诣,在统一辨证论治方法和步骤问题上尢多贡献,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于肝、肾病的治疗。著作有《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辨证论治研究七讲》、《素间运气七篇讲解》、《松柏医话》、《辨证论治七步临床运用验案一百倒势等。现除任教职外,还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等职。

    我的老师

    我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祖父是一位中医,父亲也深知医理。在我恃事以后,父亲就在谋生之余,教我读《医学三字餐》、《医学实在易》、《汤头歌诀》、《药性赋》、《针灸百症赋》一类医书。这样,我自幼就对中医感到兴趣,希望自已将来能当一个医生。

    我十九岁时高中毕业,由于家境不宽裕,便考入重庆市邮局做邮务员。工作是很繁忙的,但一有空,就读些医书。其时正值抗战期间,南京医界名流云集山城,如陈逊斋、张筒斋、承淡盘等等+俱属当时宿彦。他们在诊余举办中医讲座,我经常去听讲,因此有机会拜识陈逊斋老先生。我佩服陈老的学识,于是拜他为师。从此,我就正式走上学习中医的道路,

    我的老师在中医理论上造诣很深,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他以研究《伤寒》、《金匮》为主而兼驶各家,著述甚多,曾汇集为"逊斋医学丛=}5》(其中仃《中医生理学》、《巾医病理学》、《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新温病学》、《新针灸学》、"新中药学》等)。我从师后,陈老就给了这套书。我在侍诊之余,反复研读,使我对中医学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我以后进一步学习打'F丁良好的基础。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套书没有机会

    正式出版,多系油印本,"伤寒补正》、《金匮补正*二书虽系石印本,但印数极少,因此流行不广。我手边仅有的一套,焚于重废解放前夕的"九·二"火火,片纸无存。近年米,木想着手整理一下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但几次提笔,均因手头没有原始资料而中止,愧对老师的培育和教诲,一想起来,心中就十分难过。

    陈老要求很严,叉十分耐心。他很注意学习方法,强调立足点要高,一定要从经典学起,旁及各家,然后由博返约。他认为"伤寒》、《金匮*应该是临床家的"看家本领"所在,在此基础上,L溯《内经》,下及后世,才能对中医学有系统的了解。在具体方法上,他十分推崇"素问·著至教论》中所提出的"诵"、"解"、"别"、"明"、"彰"五个字。他说:不能诵读,怎能对原书精神有所了解?不能理解,怎能区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不能区分好坏,怎么能做副心中明了?要是你自己都不能明白清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73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