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之道——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人才战略解读
作者:张幼琪 来源:《贵州日报》2005年8月20日报道
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匹“黑马”,而在贵州药品生产行业,益佰更是一个“神话”:从1995年9个合伙人以50多万元起家,到2004年3月23日作为我省民营企业的第一个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做足益佰”的声音响遍大江南北。益佰10年就走出了很多民营企业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不仅成为省内同行业追赶的目标,还成为清华大学MBA的教学实验基地。
10年益佰,足以写成一本书。总经理叶湘武却归纳为一句话:学习是益佰得以发展的“秘诀”。文化就是生产力。
百年药业 人才为本
叶湘武属于这一代人: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追求理想,在蹉跎岁月中汲取知识,知青、药厂工人、电大生,这些经历的锤炼,造就了叶湘武踏实进取的性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进而凝聚成今天益佰企业的精神内核:“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医药传统,以提高和发展人类的健康水平为己任,用99%的努力,抢抓1%的机遇,为社会创造100%的价值与财富。”
, 百拇医药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的贵州,民营药业发展迅猛。益佰起步于1995年,晚于群雄并起之时。但丰富的资源与成功的市场运作,益佰在1996年销售收入就达1700万元。这对于一个创办才年余的小民营企业来说,是足以令人陶醉的业绩。
但叶湘武并非“小富即安”,他的目标是做成百年药业。到1998年,益佰虽仍在前进,却步履蹒跚。3年的徘徊是叶湘武思考得最多的时期。他的眼光越过市场的烽火硝烟,从20世纪西方经济发展的轨迹里,从中国企业的成功中寻求成长途径。他思考得最多的是:为什么一些快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却后继乏力?
他看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人的素质。“资源丰富,人才奇缺”是叶湘武对贵州药业发展环境的概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使很多后来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当发展的时代来临,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现成的人才不可能空降,要带领自己的团队搏击全国市场,必需走人才兴企之路。
, 百拇医药
育今日之才与明日之才
人才从何而来?
与很多企业老总的做法不同,叶湘武不是重金揽才,而是重金育才,包括他自己。
从求贤若渴到求知若渴,叶湘武把企业引领到学习型企业的轨道,制定了长期的学习培训制度。他与几位高层管理人员走进清华、北大,当了一名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生。1994年由欧洲管理发展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创办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3年由李嘉诚投资兴办的国内第一所非营利的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训计划,都有益佰人在那里就读。分期分批派管理人员出国学习考察,把技术人员送到药学院专业培训,把全国四大培训师之一的易发久请来培训员工,聘请贵大老师对工人进行为期两年的文化补习,课程设置文理兼修,既有数理化、英语,财会,又有逻辑、文学、写作、形体、审美等,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在省内企业实属罕见。
, http://www.100md.com
这一切还不能解叶湘武对人才需求之渴,不仅要满足今日企业的人才之需,还要储备明日企业发展之才。2003年,益佰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合作,在益佰开办了EMBA班,公司中层基层管理员100多人参加考试,录取50名就读。虽然每人学费23万,50人就上千万,但叶湘武自信地说:将来这50人里面肯定能产生几个优秀的CEO(首席执行官)。
“文化配方”效应
叶湘武常说:“老板不要把自己看成人才”。与妻子共持益佰40.69%的股份,叶湘武在公司应是“一言九鼎”。这是中国家族式民营企业最常见的现象。而在益佰,却是“制度”大于“经理”。
益佰的制度从何来?来自努力学习的益佰人吸收国内外优秀管理经验、理论结合实际的创新。在益佰众多的科学管理机制中,叶湘武最看重的是文化机制。他独创的“文化配方”,是打造益佰文化机制的一个特别要素。叶湘武的观念是,虽然我们是贵州企业,但却不能是清一色贵州人,因为这会带来思维的同一,眼光的局限,应有各种文化的交融,才有“立足本土,全球眼光”。益佰销售网络遍布除西藏外各省区,全国分为21个销售大区,21个大区经理中有11个是外省人。公司10个部长中有6个是外省人。他们来自北京、武汉、上海等地,有着发达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揣着本科、研究生文凭进了益佰,与贵州地域文化背景的益佰人形成“文化配方”,使益佰的文化底蕴得以进一步激活,产生出难以量化的化学反应,使企业文化更为丰富,培养出一支“灵性管理团队”,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更明确更长远。2000年开始确立并实施“以品牌带动销售”的市场战略,超额完成公司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如今,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顺利推进。
, http://www.100md.com
2000万与12亿
创业之初,益佰仅30多人,有3个本科生;到1997年60多人,大专以上人员也仅有12人,而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无一个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益佰原有普通员工多是中技生、初中生,还吸收了不少下岗职工,其文化水平与素质的原始状况与省内其他民营企业大致相同。启动人才全员培训后,人还是这些人,素质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如1999年兼并贵州玻璃厂所吸收的200多名职工中,通过学习培训,已有10多人走上管理者岗位。
益佰与上海交大合办的二年制EMBA班,人未毕业就初见效益。在这个班就读的总工程师夏晓辉,当听老师讲授由美国管理金牌教授理查德·B蔡斯与人合著、风行美国的管理教科书《运营管理》后深受启发。夏晓辉对照公司生产流程,发现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提出想法后,在公司支持下成立了“生产运营流程再造小组”。经过近半年的科技攻关,新的生产流程方案基本完成,仅这一项改进,公司一年可节约千余万元。
, http://www.100md.com 从1998年至今,通过人才兴企战略,打造学习型企业,益佰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在这个2000多人的企业,管理层取得和正在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者就7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全体员工的78%。
从纵横市场到驰骋知识领域,从1998年实施人才全员培训至今,益佰人交的各种学费知多少?
叶湘武微微一笑:不算多,2000多万。
2000万元,足以投资建一家中型药厂。对人力资源的重金投入,叶湘武的总结是“四两拨千斤,小投入,大收益。”
1998年,益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1999年,6000多万元。2000年,销售收入增长100%,达1.28亿。益佰的人才能量不断释放,销售收入4年上了4个大台阶,去年达8.5亿,而今年刚进入8月,就有12.6亿收入囊中。
益佰如今已成为全省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雄厚的技术力量使益佰的新药研究和开发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投入资金进行生物医学技术的研发与探索。益佰人正续写属于自己的奇迹。, 百拇医药
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匹“黑马”,而在贵州药品生产行业,益佰更是一个“神话”:从1995年9个合伙人以50多万元起家,到2004年3月23日作为我省民营企业的第一个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做足益佰”的声音响遍大江南北。益佰10年就走出了很多民营企业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不仅成为省内同行业追赶的目标,还成为清华大学MBA的教学实验基地。
10年益佰,足以写成一本书。总经理叶湘武却归纳为一句话:学习是益佰得以发展的“秘诀”。文化就是生产力。
百年药业 人才为本
叶湘武属于这一代人: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追求理想,在蹉跎岁月中汲取知识,知青、药厂工人、电大生,这些经历的锤炼,造就了叶湘武踏实进取的性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进而凝聚成今天益佰企业的精神内核:“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医药传统,以提高和发展人类的健康水平为己任,用99%的努力,抢抓1%的机遇,为社会创造100%的价值与财富。”
, 百拇医药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的贵州,民营药业发展迅猛。益佰起步于1995年,晚于群雄并起之时。但丰富的资源与成功的市场运作,益佰在1996年销售收入就达1700万元。这对于一个创办才年余的小民营企业来说,是足以令人陶醉的业绩。
但叶湘武并非“小富即安”,他的目标是做成百年药业。到1998年,益佰虽仍在前进,却步履蹒跚。3年的徘徊是叶湘武思考得最多的时期。他的眼光越过市场的烽火硝烟,从20世纪西方经济发展的轨迹里,从中国企业的成功中寻求成长途径。他思考得最多的是:为什么一些快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却后继乏力?
他看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人的素质。“资源丰富,人才奇缺”是叶湘武对贵州药业发展环境的概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使很多后来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当发展的时代来临,成熟的管理理念和现成的人才不可能空降,要带领自己的团队搏击全国市场,必需走人才兴企之路。
, 百拇医药
育今日之才与明日之才
人才从何而来?
与很多企业老总的做法不同,叶湘武不是重金揽才,而是重金育才,包括他自己。
从求贤若渴到求知若渴,叶湘武把企业引领到学习型企业的轨道,制定了长期的学习培训制度。他与几位高层管理人员走进清华、北大,当了一名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生。1994年由欧洲管理发展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创办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3年由李嘉诚投资兴办的国内第一所非营利的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训计划,都有益佰人在那里就读。分期分批派管理人员出国学习考察,把技术人员送到药学院专业培训,把全国四大培训师之一的易发久请来培训员工,聘请贵大老师对工人进行为期两年的文化补习,课程设置文理兼修,既有数理化、英语,财会,又有逻辑、文学、写作、形体、审美等,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在省内企业实属罕见。
, http://www.100md.com
这一切还不能解叶湘武对人才需求之渴,不仅要满足今日企业的人才之需,还要储备明日企业发展之才。2003年,益佰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合作,在益佰开办了EMBA班,公司中层基层管理员100多人参加考试,录取50名就读。虽然每人学费23万,50人就上千万,但叶湘武自信地说:将来这50人里面肯定能产生几个优秀的CEO(首席执行官)。
“文化配方”效应
叶湘武常说:“老板不要把自己看成人才”。与妻子共持益佰40.69%的股份,叶湘武在公司应是“一言九鼎”。这是中国家族式民营企业最常见的现象。而在益佰,却是“制度”大于“经理”。
益佰的制度从何来?来自努力学习的益佰人吸收国内外优秀管理经验、理论结合实际的创新。在益佰众多的科学管理机制中,叶湘武最看重的是文化机制。他独创的“文化配方”,是打造益佰文化机制的一个特别要素。叶湘武的观念是,虽然我们是贵州企业,但却不能是清一色贵州人,因为这会带来思维的同一,眼光的局限,应有各种文化的交融,才有“立足本土,全球眼光”。益佰销售网络遍布除西藏外各省区,全国分为21个销售大区,21个大区经理中有11个是外省人。公司10个部长中有6个是外省人。他们来自北京、武汉、上海等地,有着发达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揣着本科、研究生文凭进了益佰,与贵州地域文化背景的益佰人形成“文化配方”,使益佰的文化底蕴得以进一步激活,产生出难以量化的化学反应,使企业文化更为丰富,培养出一支“灵性管理团队”,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更明确更长远。2000年开始确立并实施“以品牌带动销售”的市场战略,超额完成公司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如今,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顺利推进。
, http://www.100md.com
2000万与12亿
创业之初,益佰仅30多人,有3个本科生;到1997年60多人,大专以上人员也仅有12人,而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无一个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益佰原有普通员工多是中技生、初中生,还吸收了不少下岗职工,其文化水平与素质的原始状况与省内其他民营企业大致相同。启动人才全员培训后,人还是这些人,素质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如1999年兼并贵州玻璃厂所吸收的200多名职工中,通过学习培训,已有10多人走上管理者岗位。
益佰与上海交大合办的二年制EMBA班,人未毕业就初见效益。在这个班就读的总工程师夏晓辉,当听老师讲授由美国管理金牌教授理查德·B蔡斯与人合著、风行美国的管理教科书《运营管理》后深受启发。夏晓辉对照公司生产流程,发现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提出想法后,在公司支持下成立了“生产运营流程再造小组”。经过近半年的科技攻关,新的生产流程方案基本完成,仅这一项改进,公司一年可节约千余万元。
, http://www.100md.com 从1998年至今,通过人才兴企战略,打造学习型企业,益佰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在这个2000多人的企业,管理层取得和正在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者就7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全体员工的78%。
从纵横市场到驰骋知识领域,从1998年实施人才全员培训至今,益佰人交的各种学费知多少?
叶湘武微微一笑:不算多,2000多万。
2000万元,足以投资建一家中型药厂。对人力资源的重金投入,叶湘武的总结是“四两拨千斤,小投入,大收益。”
1998年,益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1999年,6000多万元。2000年,销售收入增长100%,达1.28亿。益佰的人才能量不断释放,销售收入4年上了4个大台阶,去年达8.5亿,而今年刚进入8月,就有12.6亿收入囊中。
益佰如今已成为全省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雄厚的技术力量使益佰的新药研究和开发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投入资金进行生物医学技术的研发与探索。益佰人正续写属于自己的奇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