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医学捌号楼
新夷说 (代序)
略
引子——巫医与西潮
中国的医学史,并不是什麽真的「医学」史,而是一笔道道地地的「巫医」史。
换句话说,不太客气的说,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医学」。
中国传统上关於「医」的记载,最早的是神农、黄帝等的假历史,後来年代较近,产生了所谓「医」的始祖「彭」与「咸」,就是屈原所谓的「吴将从彭咸之所居」的「彭」与「咸」。
所谓彭咸,根本统统是「巫医」。我们查查古书,很容易就看到:
「世本」:「巫彭作医。」(「山海经」海内经注引)
「吕览」:「巫彭作医。」(「勿穷」)
「说文」:「占者巫彭初作医。」
「世本」:「巫咸初作医。」 (「玉海」六三引)
「世本」:「巫咸尧臣,以鸿术为帝尧之医。」
「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海内西经」:「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可见「巫」和「医」两者,根本就是不分家的。换句话说,中国古代的所谓「医」,根本就是神医、就是「巫」、就是「迷信」的另一个名字!
「巫彭」与「巫咸」是殷商时代的人物。从这两个所谓鼻祖以下,中国历代都有所谓新一代——进化的、改良的一代——人物出现,都据说是愈来愈不「巫」了,愈来愈「医」了,其实都是扯淡!他们不论怎麽改来改去,不论是什麽「华陀再世」「歧伯复生」都统统属於万世一系的巫医系统。这个系统,直延伸到中华民国五十四年的所谓「中医学院」,还没有断子绝孙,还是整年有数不尽的小「华陀」小「歧伯」出现,出现在这个可怜的国家,祸害这个可怜的民族,使他们吃树根草药、吞虫屎黑汤。
但是,这个世界究竟不完全是「中华帝国」的世界,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进步的国家,有不吃树根草药、不吞虫屎黑汤的民族,他们的进步与扩张,终於慢慢挤进了巫医成群的东方古国,并且使十七世纪的中国康熙皇帝,首先咽下了治疗疟疾的苦药丸。
中国的「御医」们治不好皇帝的疟疾病,这只是一个在西方医生面前失败的开始;而西方医生们此後的努力,也因这个事件而形成一个转泪。从此以後,西化医学的开始进口,也就愈来愈顺利了。
西元一八○五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皮尔逊(Alexander Pearson),进口了种牛痘的法子,使中国人开始少了一些麻哥;十五年後(一八二○),这个公司的又一个外科医生李温斯敦(LivingStone),与第一个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进口了一家施药局,为中国人治疗了一些病痛;再过了七年(一八二七),还是这个公司的医生郭雷枢(T.R.Colledge)比较大规模的进口了医疗的工作,为中国人拓开了不少医学上的眼光。 这个郭雷枢医生,是最能了解治病有助於传教的人,所以他乾脆发表了一篇论文——「对用医生来在中国传教的提议」(Suggestions with Regard to Employi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as Missionaries to China),这个提议,很受西方人的重视。到了一八三四年,终於第一个传教医生(missionary doctor)和中国人见面了,他,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第一个西方医钮、广州「博济医院」(Canton Hospital)的创办人——伯驾(Peter Parker)医生。
在伯驾医生创办「博济医院」整整半个世纪後的第一年(一八八六),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中国青年人走近这个医院,开始努力学做一个西化的医生,他,不是别人,就是孙逸仙。
孙逸仙在这个医院里,曾经学会了一句开玩笑的禅话,叫做「有而不有,不有而有」。当他用这句禅话来向同学开玩笑的时候,他绝没想到,他此後的生涯,竟是应了这八个字的偈语:——花了前後六年的日子去学医,最後又把它抛弃,这不正正是「有而不有」吗?本来认为中国的「膏肓之病」不能除去,而要「匿迹於医术」,最後又重拾素愿,「致力国民革命」,使「中华帝国」变成「中华民国」,这不正正是「不有而有」吗?
「西医与革命」,它不该只是一本历史,而该兼有一种思想指南的身分。它告诉人们一个「有而不有」的具体例子,又给人们一个「不有而有」的明显希望。读了这本书的人,应该把它当作一支指针,在西化的浩荡潮流里,随时校正它的导向。
来源:李敖网站 http://64.77.54.18/books
略
引子——巫医与西潮
中国的医学史,并不是什麽真的「医学」史,而是一笔道道地地的「巫医」史。
换句话说,不太客气的说,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医学」。
中国传统上关於「医」的记载,最早的是神农、黄帝等的假历史,後来年代较近,产生了所谓「医」的始祖「彭」与「咸」,就是屈原所谓的「吴将从彭咸之所居」的「彭」与「咸」。
所谓彭咸,根本统统是「巫医」。我们查查古书,很容易就看到:
「世本」:「巫彭作医。」(「山海经」海内经注引)
「吕览」:「巫彭作医。」(「勿穷」)
「说文」:「占者巫彭初作医。」
「世本」:「巫咸初作医。」 (「玉海」六三引)
「世本」:「巫咸尧臣,以鸿术为帝尧之医。」
「大荒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海内西经」:「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可见「巫」和「医」两者,根本就是不分家的。换句话说,中国古代的所谓「医」,根本就是神医、就是「巫」、就是「迷信」的另一个名字!
「巫彭」与「巫咸」是殷商时代的人物。从这两个所谓鼻祖以下,中国历代都有所谓新一代——进化的、改良的一代——人物出现,都据说是愈来愈不「巫」了,愈来愈「医」了,其实都是扯淡!他们不论怎麽改来改去,不论是什麽「华陀再世」「歧伯复生」都统统属於万世一系的巫医系统。这个系统,直延伸到中华民国五十四年的所谓「中医学院」,还没有断子绝孙,还是整年有数不尽的小「华陀」小「歧伯」出现,出现在这个可怜的国家,祸害这个可怜的民族,使他们吃树根草药、吞虫屎黑汤。
但是,这个世界究竟不完全是「中华帝国」的世界,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进步的国家,有不吃树根草药、不吞虫屎黑汤的民族,他们的进步与扩张,终於慢慢挤进了巫医成群的东方古国,并且使十七世纪的中国康熙皇帝,首先咽下了治疗疟疾的苦药丸。
中国的「御医」们治不好皇帝的疟疾病,这只是一个在西方医生面前失败的开始;而西方医生们此後的努力,也因这个事件而形成一个转泪。从此以後,西化医学的开始进口,也就愈来愈顺利了。
西元一八○五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皮尔逊(Alexander Pearson),进口了种牛痘的法子,使中国人开始少了一些麻哥;十五年後(一八二○),这个公司的又一个外科医生李温斯敦(LivingStone),与第一个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进口了一家施药局,为中国人治疗了一些病痛;再过了七年(一八二七),还是这个公司的医生郭雷枢(T.R.Colledge)比较大规模的进口了医疗的工作,为中国人拓开了不少医学上的眼光。 这个郭雷枢医生,是最能了解治病有助於传教的人,所以他乾脆发表了一篇论文——「对用医生来在中国传教的提议」(Suggestions with Regard to Employi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as Missionaries to China),这个提议,很受西方人的重视。到了一八三四年,终於第一个传教医生(missionary doctor)和中国人见面了,他,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第一个西方医钮、广州「博济医院」(Canton Hospital)的创办人——伯驾(Peter Parker)医生。
在伯驾医生创办「博济医院」整整半个世纪後的第一年(一八八六),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中国青年人走近这个医院,开始努力学做一个西化的医生,他,不是别人,就是孙逸仙。
孙逸仙在这个医院里,曾经学会了一句开玩笑的禅话,叫做「有而不有,不有而有」。当他用这句禅话来向同学开玩笑的时候,他绝没想到,他此後的生涯,竟是应了这八个字的偈语:——花了前後六年的日子去学医,最後又把它抛弃,这不正正是「有而不有」吗?本来认为中国的「膏肓之病」不能除去,而要「匿迹於医术」,最後又重拾素愿,「致力国民革命」,使「中华帝国」变成「中华民国」,这不正正是「不有而有」吗?
「西医与革命」,它不该只是一本历史,而该兼有一种思想指南的身分。它告诉人们一个「有而不有」的具体例子,又给人们一个「不有而有」的明显希望。读了这本书的人,应该把它当作一支指针,在西化的浩荡潮流里,随时校正它的导向。
来源:李敖网站 http://64.77.54.18/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