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差距大 药店推荐药贵 降价咋就这么难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一句唠叨了多年的大实话点明了目前仍然存在的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现实。为降低虚高药价,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等行政部门已对药品进行了十几次的降价,一些打着平价大旗的药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掀起了价格战。然而,药价偏贵仍是老百姓的一个心结。药品价格何时才能真正做到平民化?
药价差距咋这么大
记者日前走访了京城的一些大小药店后发现,这些药店基本上都执行了发改委的最高限价。不过出于不同的利润考虑,各个药店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价格差距。如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原研制药品西力欣,北京市发改委规定的250毫克×12片规格的最高零售价格为65.6元,在天天好大药房,这一规格的西力欣零售价格仅为49.5元。而在另一家大药店,价格是65.5元,刚刚在限定的最高零售价内。
为什么同样的药品,药价的差别会这样大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药品有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药品流通的环节也就可能经由厂家-药品批发部门-药品零售部门即医院药房和药店之后才到患者手里。而其中药品批发环节又可能存在几级,如一级药批、二级药批甚至四级药批。药品流通的环节越长,中间要获取利润的空间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药品经手的部门越多,药品的加价也就越多,而最后这部分费用都是要消费者来承担的。在一些医院的药房里,一个药品要进入经过的环节可能更多,推销自己药品的医药代表往往要打通药剂科主任、分管副院长、医生甚至库房管理者多个渠道,而这些产生的费用最后也无一例外地都摊到了患者最后拿到的药价里。天天好大药房全国管理总部执行副总裁谢骁威告诉记者,他们的药品之所以敢打出低价的大旗,是因为该连锁药店在全国20多家分店里销售的药品,70%都是统一从厂家进货,从而取消了药品批发商这一中间环节。而从这个环节里省出的利润,就可以让利给消费者了。
, 百拇医药
本月22日,全国首家低价药品供销联盟在京成立,“联盟”发起方天天好大药房同首批20家批发商和厂商结成供销同盟,目的是通过批量规模采购而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降低进价成本,从而降低药品零售价,最终让利于老百姓。
药店推荐药咋这么贵
很多去药店买药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没有拿定主意买哪种药,药店营业员往往会“热情地”为你推荐某一种药,而被推荐的这种药价格往往比较贵。在东三环附近的一家药房,当记者告诉营业员打算买专门给老年人补钙的钙片后,营业员立即推荐了一种记者从来没听说过的牌子。在和其他补钙产品的比较中记者发现,这种钙片的价格几乎是记者本来看中的钙片价格的2倍。
在药店营业员热情推销的面孔背后,是否有什么“猫腻”存在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营业员的确站在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来推荐最适合的药物,合理指导消费。另一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药店尤其是规模较小的药店,往往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追求单品种的毛利润,因此要向消费者推荐一些甚至不是很合适的药物,但这一药物会给药店带来更大的利润。此外,被推荐的药物还可能存在厂家回扣的问题,这样营业员每卖出一种这类药物,就可以从厂家获得更多的利益。
, 百拇医药
降价咋就这么难
政府多次通过限定药品最高销售价格、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措施,力图使药价切切实实地降下来,而市场这一无形的杠杆却在潜移默化地起着“调节”作用,于是一种怪现象应运而生了:一些降价后利润比较低的药品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例如利润很低的黄连素,在招标降价后有的厂家停止了生产,在不少药店的柜台里甚至很难找到这类药品。天天好大药房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未加入全国首家低价药品供销联盟的供货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一旦有药店降价,就会视情况选择停止供货、回收药品。在天天好大药房新近降低了大批药品的售价后,甚至有竞争对手大量到该店购药。
此外,多年来医疗改革似乎都难以撼动的积重难返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也限制了药品降价的速度,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在药品招标降低了药品价格后,一些利润比较低的药品逐渐退出了医院药房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润更高的同类药物。目前在国内,诊疗费用往往是无法维持一个医院生存的,医院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药品销售所得,药品收入的比例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在很多医院甚至超过了50%。据了解,卫生部目前正在积极寻求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正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探讨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降低虚高药价、取消药品加成、减少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降低高值耗材费用,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价值,这“四降一升”措施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医院“以药养医”机制,既减轻患者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又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百拇医药
药价差距咋这么大
记者日前走访了京城的一些大小药店后发现,这些药店基本上都执行了发改委的最高限价。不过出于不同的利润考虑,各个药店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价格差距。如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原研制药品西力欣,北京市发改委规定的250毫克×12片规格的最高零售价格为65.6元,在天天好大药房,这一规格的西力欣零售价格仅为49.5元。而在另一家大药店,价格是65.5元,刚刚在限定的最高零售价内。
为什么同样的药品,药价的差别会这样大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药品有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药品流通的环节也就可能经由厂家-药品批发部门-药品零售部门即医院药房和药店之后才到患者手里。而其中药品批发环节又可能存在几级,如一级药批、二级药批甚至四级药批。药品流通的环节越长,中间要获取利润的空间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药品经手的部门越多,药品的加价也就越多,而最后这部分费用都是要消费者来承担的。在一些医院的药房里,一个药品要进入经过的环节可能更多,推销自己药品的医药代表往往要打通药剂科主任、分管副院长、医生甚至库房管理者多个渠道,而这些产生的费用最后也无一例外地都摊到了患者最后拿到的药价里。天天好大药房全国管理总部执行副总裁谢骁威告诉记者,他们的药品之所以敢打出低价的大旗,是因为该连锁药店在全国20多家分店里销售的药品,70%都是统一从厂家进货,从而取消了药品批发商这一中间环节。而从这个环节里省出的利润,就可以让利给消费者了。
, 百拇医药
本月22日,全国首家低价药品供销联盟在京成立,“联盟”发起方天天好大药房同首批20家批发商和厂商结成供销同盟,目的是通过批量规模采购而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降低进价成本,从而降低药品零售价,最终让利于老百姓。
药店推荐药咋这么贵
很多去药店买药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没有拿定主意买哪种药,药店营业员往往会“热情地”为你推荐某一种药,而被推荐的这种药价格往往比较贵。在东三环附近的一家药房,当记者告诉营业员打算买专门给老年人补钙的钙片后,营业员立即推荐了一种记者从来没听说过的牌子。在和其他补钙产品的比较中记者发现,这种钙片的价格几乎是记者本来看中的钙片价格的2倍。
在药店营业员热情推销的面孔背后,是否有什么“猫腻”存在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营业员的确站在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来推荐最适合的药物,合理指导消费。另一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药店尤其是规模较小的药店,往往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追求单品种的毛利润,因此要向消费者推荐一些甚至不是很合适的药物,但这一药物会给药店带来更大的利润。此外,被推荐的药物还可能存在厂家回扣的问题,这样营业员每卖出一种这类药物,就可以从厂家获得更多的利益。
, 百拇医药
降价咋就这么难
政府多次通过限定药品最高销售价格、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措施,力图使药价切切实实地降下来,而市场这一无形的杠杆却在潜移默化地起着“调节”作用,于是一种怪现象应运而生了:一些降价后利润比较低的药品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例如利润很低的黄连素,在招标降价后有的厂家停止了生产,在不少药店的柜台里甚至很难找到这类药品。天天好大药房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未加入全国首家低价药品供销联盟的供货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一旦有药店降价,就会视情况选择停止供货、回收药品。在天天好大药房新近降低了大批药品的售价后,甚至有竞争对手大量到该店购药。
此外,多年来医疗改革似乎都难以撼动的积重难返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也限制了药品降价的速度,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在药品招标降低了药品价格后,一些利润比较低的药品逐渐退出了医院药房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润更高的同类药物。目前在国内,诊疗费用往往是无法维持一个医院生存的,医院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药品销售所得,药品收入的比例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在很多医院甚至超过了50%。据了解,卫生部目前正在积极寻求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正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探讨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降低虚高药价、取消药品加成、减少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降低高值耗材费用,提升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价值,这“四降一升”措施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医院“以药养医”机制,既减轻患者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又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