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战略联盟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跳板
搭乘外企顺风船,战略结盟已成熟,原料药厂商先试水
面对经济全球化,企业强大的标志之一就是走向国际化。然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通向国际市场的道路障碍重重,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制药行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局面,众多厂家产品雷同,恶性竞争严重,导致可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少,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只有65个,仅占我国批准新药总数的2.6%,仿制品种高达95%以上。与此相对的是,新药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2001年全球制药业的新药开发费用为285亿美元,2002 年增加到321亿美元。那么,国内企业如何走向世界?搭乘外企顺风船
“如果不依靠战略联盟,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几乎为零。”在第七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美国毕兹浦国际资讯公司总裁张勇语出惊人。
根据IMS2002年的统计,北美、欧洲和日本占据了国际医药大市场85%的份额。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进军国际市场,就意味着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短兵相接。而现实的问题是,中国制药业既没有时间以按部就班的方式追随用数十年时间完成兼并扩张的跨国公司,也没有自主创新的拳头产品、雄厚的资金和全球商业化经验,那么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博弈中,国内企业该如何打通国际通道,赢得属于自己的世界地位呢?只有出奇制胜,制定有效的切入策略和选择独特的切入点。在张勇看来,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别人的药证审批和临床试验经验以及完善的销售渠道,正是这种有效切入策略的最佳表现形式。
可是,拥有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的外企在乎国内企业伸出的“橄榄枝”吗?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这种联盟最终是否会演变成不平等条约?双方背景差异那么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