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固有理论的框架结构(一)
医固有理论的框架结构(一)
作为不同于西医的医学模式,中医固有理论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从四个角度观察人体,交织使用。
一是形器论。分为形体说与器官说。器官说中有营、卫、津液、脏腑等概念,以物质在器官中的传输、转化即物质的机械关系说明生理与病理。这里的概念都是用“黑箱系统辨识法”虚拟的功能组合,多是指解剖所见而命其名,故称“虚指”。
形体说就是人体任何一个可以辨认的局部,都有全身的代表点,是全身的缩影,形体说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因为其机制可用“精”的转输过程来说明,故也属物质机械关系。形体说讲的是人体的“全息”现象。
二是脏象论。分为五行脏象说与四象脏象说。二者大同小异。其中的概念以五脏为核心,其它组织器官功能则“取象比类”分别隶属于五脏之下,用五行的生克或四象的阴阳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五运六气”是脏象说的分支。“运气七篇”是《外经》的残篇。器官说不可与脏象相混)。
, http://www.100md.com
“五行”的实质是代表事物周期的五个阶段,事物皆有周期或始终,故皆有五行。脏象论是从时间角度,运用生命现象的时间机制观察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与现代的“时间生物学”有共同之处,但更深刻、更实用。
三是经络论。它是从空间的角度观察人体,是人体阴阳属性不同的各个空间区块,故用三阴三阳命名。
经络的作用是调节各部位之间的阴阳状态,而阴阳概念又不含流通之意,所以以“气血”代之,“气血”就是在经络中流动的阴阳,经络论中除经络、气血外无其它概念。其功能也只是一个“通”字。经络论分六经说与十二经说(十一经说是过渡阶段),二者走向不同,作用也不同,六经调先天之气,十二经调后天。至于“奇经八脉”则是经络之间的“调水渠”。
经络实质研究长期未果,其原因就是在于未明经络学说的本意,不顾“学说”径取“经络”,研究目标模糊。若从现代医学模式来看,经络很可能是大脑中无形态的功能结构,就像windows 一样。探讨经络实质似乎应当从脑科学或信息学入手。
, 百拇医药
四是气化论。其中只有四个概念即精、气、神、形。这是人体总体状态的四个层面。它只注重整体的协调,是一种系统方法。气化论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简单的。气化论是气功的理论基础。
所谓“阴阳学说”,分为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后天阴阳在四个部分中都是必须应用的工具,在四部中各自的具体意义不同,如形气论以内、外、上、下等分阴阳,脏象论中把五脏分阴阳等。后世也把阴阳直接用于辨证,这就是“八纲辨证”。后天阴阳就是所谓“对立统一”,它不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甚少,怎么能侈谈“根本规律”呢?阴阳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要认识必先比较、区别,由此产生阴阳这样的成对概念。阴阳可以代表任何被认识事物的有差别甚至拮抗的两个方面,都是相对(相比较)而言的。孰阴孰阳要看你想用哪种属性作比较。
至于先天阴阳则是绝对的,生命体永远以阳为主导,而无生命体永远以阴为主导。先天阴阳是宇宙间两种根本势力,阳是秩序化,阴是混沌化。说到底阳就是“负熵”,阴就是“熵”。宇宙间确实有这么一个“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起作用,而后天阴阳却不是这样。《内经》所说的“天地之道”就是先天阴阳。
, 百拇医药
在《内经》中,用先天阴阳说明人体的生、长、壮、老、已,主要用于气化论。张景岳在“阴阳有余不足”问题上与朱丹溪有冲突,实质上是因为两种阴阳的混淆,而没有真正的矛盾。
以上内容都存在于 《内经》之中,要注意的是同名概念如“气”、“血”“水”等在四部中内涵不同,必须有所辨析,这并不困难,例如,“水”、在脏象论中讲“肾属水”是五行的水行,在器官说中“肾主水”是体内基本物质水液。
张仲景严格承袭了内经模式,它用脏象论辨六气病症,用经络论辨伤寒热症,用器官说辨杂病。特别是其用药规律,都是以器官说为依据的(由于四部交织应用,每一部中都存在其他三部的概念,所以,经络或脏象辨证就可以按形气论用药。)
后世医家多是以经验积累为主,理论上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哲学背景从道家转为儒家,理论出现了扭曲、混乱。造成了中医理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认真辨析,仍可以在内经的四部框架中找到应在的位置。也就是说,虽然有各家学说的不同,中医仍然是统一的。
, 百拇医药
《内经》中无一字是“糟粕”!!!这个医学模式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与西医雷同,所以不要在《内经》中找什么“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之类的西医模式。
如果将《内经》理论框架展开、张目,我们就会清楚的看到它是如何的博大、如何的精深。它逻辑之严密、概念之确切,令人拍案叫绝!
jingshanbianhuo@sina.com
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续一
这个框架是打开中医宝库大门的钥匙,通过微启的门缝,我们隐约可见到一个金碧辉煌的科学殿堂。但这扇大门实在太沉重了,我个人无力开启。正应了网友的一句话:“中医尚未振兴,同志仍需努力”。
“框架”中提到系统方法,黑箱方法,全息现象,时间生物学等多处与现代科学接轨之处,但这些只能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却不是我们的首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把本来应该统一、严整的中医理论重新整合起来,让世人看到中医学的本来面目,改变那种“理论信口编,治病靠经验”的现状。
, 百拇医药
清除滥贴的哲学标签,我们干自己的事,哲学家们只能评论我们的成果,事后诸葛亮,更何况西方哲学对中医没有什么影响,那些大大小小的科研成果,哪个是在哲学指导下获得的?如果中医不摆脱“朴素唯物主义”,“自发的辩证法”等“紧箍咒”,累死也不会现代化,胡适大师曾说:多研究问题,少谈点主义。
所发前篇虽有人赞同,但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则“不敢苟同”,例如“《内经》无一字糟粕”,或问《内经》中有“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列星,人有牙齿……”这难道不是糟粕吗?这虽不是精华,但决不是糟粕。这是一种比喻的说理方法,是让当时的人们相信“人与自然遵循共同的规则”这一命题。按当时的民众知识水平这是最聪明的宣教方法。过去工人运动的倡导者曾以“工”、“人”二字连接起来就是天字来宣传群众的,用的同样是比喻方法。
“比喻”是《内经》时代常用的说理方法,很多寓言成语多是出自这个时代,对于有科学知识的现代人就不必费此周折了。《内经》中的比喻的内容与理论的本身有明显的鉴别方法:即比喻的内容绝无应用之例。没有根据日月之蚀、流星陨落去诊治目齿之疾的。而理论本身的内容,如“天有四时,人有五脏”却是脏象论的依据。我说《内经》中无糟粕,此话是认真的,负责的。
, 百拇医药
另外,有人说,阴是物质,阳是功能。此说没有区分先天还是后天,即或是后天阴阳也不能这么说。如“胃主受纳水谷”、“肾司二便”,能说肾与胃这两个器官(物质)为阴,而“司二便”和“受纳水谷”这两种功能是阳吗?物质与功能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没有共同属性,用什么去区别它们的阴阳呢?还有人在“肾主骨生髓”之后加入“髓能造血”来冒充中医理论,如果是这样,作为
“髓之海”的脑岂不成了最大的造血器官?以上二者都是不负责任的信口编造,看来中医理论也要打假。
当前,关于中医理论最好的一本书要算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其内容虽然没有造假,又力求严整,却还是没有体现出中医理论的本来面貌。难怪作者在书中连连有一筹莫展之叹。, http://www.100md.com
作为不同于西医的医学模式,中医固有理论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从四个角度观察人体,交织使用。
一是形器论。分为形体说与器官说。器官说中有营、卫、津液、脏腑等概念,以物质在器官中的传输、转化即物质的机械关系说明生理与病理。这里的概念都是用“黑箱系统辨识法”虚拟的功能组合,多是指解剖所见而命其名,故称“虚指”。
形体说就是人体任何一个可以辨认的局部,都有全身的代表点,是全身的缩影,形体说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因为其机制可用“精”的转输过程来说明,故也属物质机械关系。形体说讲的是人体的“全息”现象。
二是脏象论。分为五行脏象说与四象脏象说。二者大同小异。其中的概念以五脏为核心,其它组织器官功能则“取象比类”分别隶属于五脏之下,用五行的生克或四象的阴阳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五运六气”是脏象说的分支。“运气七篇”是《外经》的残篇。器官说不可与脏象相混)。
, http://www.100md.com
“五行”的实质是代表事物周期的五个阶段,事物皆有周期或始终,故皆有五行。脏象论是从时间角度,运用生命现象的时间机制观察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与现代的“时间生物学”有共同之处,但更深刻、更实用。
三是经络论。它是从空间的角度观察人体,是人体阴阳属性不同的各个空间区块,故用三阴三阳命名。
经络的作用是调节各部位之间的阴阳状态,而阴阳概念又不含流通之意,所以以“气血”代之,“气血”就是在经络中流动的阴阳,经络论中除经络、气血外无其它概念。其功能也只是一个“通”字。经络论分六经说与十二经说(十一经说是过渡阶段),二者走向不同,作用也不同,六经调先天之气,十二经调后天。至于“奇经八脉”则是经络之间的“调水渠”。
经络实质研究长期未果,其原因就是在于未明经络学说的本意,不顾“学说”径取“经络”,研究目标模糊。若从现代医学模式来看,经络很可能是大脑中无形态的功能结构,就像windows 一样。探讨经络实质似乎应当从脑科学或信息学入手。
, 百拇医药
四是气化论。其中只有四个概念即精、气、神、形。这是人体总体状态的四个层面。它只注重整体的协调,是一种系统方法。气化论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简单的。气化论是气功的理论基础。
所谓“阴阳学说”,分为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后天阴阳在四个部分中都是必须应用的工具,在四部中各自的具体意义不同,如形气论以内、外、上、下等分阴阳,脏象论中把五脏分阴阳等。后世也把阴阳直接用于辨证,这就是“八纲辨证”。后天阴阳就是所谓“对立统一”,它不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甚少,怎么能侈谈“根本规律”呢?阴阳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要认识必先比较、区别,由此产生阴阳这样的成对概念。阴阳可以代表任何被认识事物的有差别甚至拮抗的两个方面,都是相对(相比较)而言的。孰阴孰阳要看你想用哪种属性作比较。
至于先天阴阳则是绝对的,生命体永远以阳为主导,而无生命体永远以阴为主导。先天阴阳是宇宙间两种根本势力,阳是秩序化,阴是混沌化。说到底阳就是“负熵”,阴就是“熵”。宇宙间确实有这么一个“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起作用,而后天阴阳却不是这样。《内经》所说的“天地之道”就是先天阴阳。
, 百拇医药
在《内经》中,用先天阴阳说明人体的生、长、壮、老、已,主要用于气化论。张景岳在“阴阳有余不足”问题上与朱丹溪有冲突,实质上是因为两种阴阳的混淆,而没有真正的矛盾。
以上内容都存在于 《内经》之中,要注意的是同名概念如“气”、“血”“水”等在四部中内涵不同,必须有所辨析,这并不困难,例如,“水”、在脏象论中讲“肾属水”是五行的水行,在器官说中“肾主水”是体内基本物质水液。
张仲景严格承袭了内经模式,它用脏象论辨六气病症,用经络论辨伤寒热症,用器官说辨杂病。特别是其用药规律,都是以器官说为依据的(由于四部交织应用,每一部中都存在其他三部的概念,所以,经络或脏象辨证就可以按形气论用药。)
后世医家多是以经验积累为主,理论上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哲学背景从道家转为儒家,理论出现了扭曲、混乱。造成了中医理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认真辨析,仍可以在内经的四部框架中找到应在的位置。也就是说,虽然有各家学说的不同,中医仍然是统一的。
, 百拇医药
《内经》中无一字是“糟粕”!!!这个医学模式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与西医雷同,所以不要在《内经》中找什么“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之类的西医模式。
如果将《内经》理论框架展开、张目,我们就会清楚的看到它是如何的博大、如何的精深。它逻辑之严密、概念之确切,令人拍案叫绝!
jingshanbianhuo@sina.com
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续一
这个框架是打开中医宝库大门的钥匙,通过微启的门缝,我们隐约可见到一个金碧辉煌的科学殿堂。但这扇大门实在太沉重了,我个人无力开启。正应了网友的一句话:“中医尚未振兴,同志仍需努力”。
“框架”中提到系统方法,黑箱方法,全息现象,时间生物学等多处与现代科学接轨之处,但这些只能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却不是我们的首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把本来应该统一、严整的中医理论重新整合起来,让世人看到中医学的本来面目,改变那种“理论信口编,治病靠经验”的现状。
, 百拇医药
清除滥贴的哲学标签,我们干自己的事,哲学家们只能评论我们的成果,事后诸葛亮,更何况西方哲学对中医没有什么影响,那些大大小小的科研成果,哪个是在哲学指导下获得的?如果中医不摆脱“朴素唯物主义”,“自发的辩证法”等“紧箍咒”,累死也不会现代化,胡适大师曾说:多研究问题,少谈点主义。
所发前篇虽有人赞同,但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则“不敢苟同”,例如“《内经》无一字糟粕”,或问《内经》中有“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列星,人有牙齿……”这难道不是糟粕吗?这虽不是精华,但决不是糟粕。这是一种比喻的说理方法,是让当时的人们相信“人与自然遵循共同的规则”这一命题。按当时的民众知识水平这是最聪明的宣教方法。过去工人运动的倡导者曾以“工”、“人”二字连接起来就是天字来宣传群众的,用的同样是比喻方法。
“比喻”是《内经》时代常用的说理方法,很多寓言成语多是出自这个时代,对于有科学知识的现代人就不必费此周折了。《内经》中的比喻的内容与理论的本身有明显的鉴别方法:即比喻的内容绝无应用之例。没有根据日月之蚀、流星陨落去诊治目齿之疾的。而理论本身的内容,如“天有四时,人有五脏”却是脏象论的依据。我说《内经》中无糟粕,此话是认真的,负责的。
, 百拇医药
另外,有人说,阴是物质,阳是功能。此说没有区分先天还是后天,即或是后天阴阳也不能这么说。如“胃主受纳水谷”、“肾司二便”,能说肾与胃这两个器官(物质)为阴,而“司二便”和“受纳水谷”这两种功能是阳吗?物质与功能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没有共同属性,用什么去区别它们的阴阳呢?还有人在“肾主骨生髓”之后加入“髓能造血”来冒充中医理论,如果是这样,作为
“髓之海”的脑岂不成了最大的造血器官?以上二者都是不负责任的信口编造,看来中医理论也要打假。
当前,关于中医理论最好的一本书要算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其内容虽然没有造假,又力求严整,却还是没有体现出中医理论的本来面貌。难怪作者在书中连连有一筹莫展之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