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3631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 一论“证”概念的误区

    按:本文是“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来要单独发表的,因为“证”研究反思热似乎过去了,就放下了。现在贴在这里是因为一位中医硕士写了一篇否定辩证论治的文章,受到本网同好的批评。那篇文章确实很有问题,但也不能全怪他。因为也有先生们没有说清什么叫辨病论治、什么叫辩证论治的责任。本文是否说清了(还有同时上网的姊妹篇),还须听听诸位的批评。顺便说明,此文和其姊妹篇都很长,都还要同时贴在“争鸣”栏,一稿两投,我先作检讨。等到看的人不多了,就自动删去一边。

    摘要:“证”概念的争论,源于对“辨证论治”的认识不清。此种认识不清,主要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出现的“特色”论,给人一种满足感,影响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辨证论治,不是理论。在辨和论两方面,中西医并无不同,都是运用理论,处理所得信息。中西医诊断,都有辨病。中医关于病的概念,在外感方面只有类概念。这种概念不足据以施治。中医制法立方的依据是“证”,辨不出证,就无法施治。西医临床思维,也离不开类概念。但西医的理想诊断,首先是病因确切。施治要招,是消灭病因。病因不明,治疗就是盲目的。中医辨出之“证”,不必或没有病因要素。中医施治,主要不针对病因,而是针对病证。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理论,靠四诊所得信息,作出诊断并定出治则、方药的思维过程。其核心步骤或最终目的是辨出“证”,“证”是中医具体施治之对象。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老问题了,似乎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说,其实不然。

    试看近来对“证”实质研究的反思,集中在对“证”概念的争论,大有进入误区,不能自拔之势,足见最初没有说清什么是“辨证论治”。换言之,“证”概念进入误区,是由于对“辨证论治”的认识还没有走出误区。 粗查文献也可知,当初有关文章太少,深度也不够,今天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问题。

    鉴于 “辨证论治” 最初就是和“辨病论治”中西医结合讨论的,现在仍然以结合讨论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本文题目不是为了勉强结合。

    或问:“证”的概念还不统一,怎么能说清“辨证论治”呢?笔者以为,直接从“证”说起,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个参照系,总是更方便些。况且,“证”概念的争论,就是由于引进这个参照系,才发生的。换言之,倘至今没有西医,大概不会有“证”概念的争论。

    辨证论治的大普及,始于特色论的出现。本文从这一提法的出现说起。

    1.辨证论治特色论的出现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通过批判一些人的错误思想之后,确立了保护中医药的政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