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王不留行
编号:10713762
一答王不留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一答王不留:

    王不留反驳拙作“中医系统论研究是经学式研究方法的变形,……其意义除了使人们对中医学的科学性坚信不疑之外,实用价值却不大。因为这种逻辑上的求同比较对一种需要变革的学科来说,其促进力是软弱的。”时云:

    “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价值也不在于直接的去指导临床,或者从中直接演变出“中医理论的飞跃”,这是不可能的,哲学思考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启迪、指路,具体医学的规律必须到人健康与疾病的客观实际中去寻找,不可能从头脑里空想出来,中医系统论没有走上系统医学这一步,停留于哲学的探讨,这是它的不足。”

    “王”曾经给我“分析语法,上小学课”,意思是我的理解力太差,看不懂中国话,曲解了他的原意。因此,但愿我下面的分析,“王”看后不要再给我“分析语法,上小学课”了。要不,让我已经小学毕业的儿子知道有人这样说我,我的“老脸”往哪里放啊!

, 百拇医药     大家都知道: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对中医学而言,实践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这么说“王”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他说:“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价值也不在于直接的去指导临床”,而是“更多的在于启迪、指路”,换言之:中医系统论能够指导理论研究。又说:“中医系统论没有走上系统医学这一步,停留于哲学的探讨,这是它的不足。”,意思是中医系统论现阶段(或者说“祝”本人现在已进行的研究)尚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他在其后的“回复”中又说:“现在的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把系统论的方法贯彻到医学研究中去,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看来,“王”认为中医系统论将来通过他和所有从事中医系统论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也应该能够指导中医临床,否则,只能指导中医理论研究,而不能指导临床实践,难免会被人讥为“从书本到书本”。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医系统论有没有、存在不存在着将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可能呢?

    《中医系统论导论》在“熵病”一节云:“中暑是比较典型的热熵病”“感冒的发病机制,在许多情况下都与热熵积滞有关”“‘内热’、‘上火’也是典型的熵病”,中医“治法以清热泻火为主,其实质是清泻积熵。”(见该书172页)
, 百拇医药
    我对中医系统论一知半解,我的理解是:《导论》的作者认为中暑、感冒、内热、上火的发病机制(即中医所说的病机)是“热熵积滞”,治法是“清泻积熵”,可自古至今哪一本“本草”、“方书”有“清泻积熵”的中药、方剂的记载呢?“王”可能会说:这不成为问题,我们系统论工作者有办法搞清楚哪些中药、方剂具有“清泻积熵”之功的!可我“杞人忧天”的是:究竟以何标准从自《本草经》以来的“本草书”中筛选呢?又怎么能够将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中药、方剂,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将其作用、功效一一“改正”呢?“王”可能又会说:我们系统论工作者哪能象你这样笨,根本用不着如此办理。可鄙人认为:不这样办,就无法实现《导论》作者所说的“辨证——立法——拟方——用药”的“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也就更谈不上指导临床实践!

    我们注意到:“王”曾说:《导论》的作者并不是学医的,他是搞哲学的,作为一个医学的门外汉,他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但由于他不懂医学,所以以往中医系统论的研究流于哲学的探讨,没有能够和实际的医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医系统论这几年冷了,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是以前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不足”,再联系他所说的“现在的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把系统论的方法贯彻到医学研究中去”,可能“王”认为他本人现在或将来有能力将中医系统论理论贯彻到中医临床实践中去,但愿如此,果尔,那真是中医之大幸焉!

    但,“王”这个一直在搞“临床”的人,能否现在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实践谈一点呢?也好让我等“杞人忧天”之辈长点见识!

    盼望着,盼望着,中医系统论的“春天”马上就要来到了!

    让我们张开双臂欢呼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