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张琪教授谈中医教育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张琪教授谈中医教育
本报记者 马 骏
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名老中医工作会上,有位身穿红色T恤的专家在会场上显得格外耀眼,后来得知这就是我一直想见的,黑龙江老家最有名的中医专家张琪。那以后,张老的家乡口音和红色T恤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如今终于有机会来到他家里,作一次面对面的专题访问。
张老并不健谈,访问近乎一问一答,然而说到当年为求中医独闯东北的往事,他微眯的双眼开始清亮,平淡的话语透露出热情。张琪的祖父是河北乐亭名医,张琪从小看到中医真能治病,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中医。然而在日伪统治时期,中医已濒临灭亡,学习中医已无路可寻,不少亲友出于好心劝他放弃,以免贻误前程。但张琪并不死心,16岁的他决定一人闯荡东北。他辗转到哈尔滨,在药店做学徒,顶着“学汉医无用”的种种压力,夜晚点着油灯细心揣摩着药方医书,直到后来在哈尔滨汉医讲习所就读,才看到中医的曙光。
, 百拇医药
谈到自己和徒弟们的成才经历,张老特别强调兴趣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他说自己多年的科研临床都是在摸索,六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医肾病到现在,反而觉得越来越难;临床有些不能马上见效的病人,也需要回去再仔细琢磨,这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书本就是老师,张老隔几天就去书店转转,买一些最新的中西医书籍。回首从前,张老说最有益的阶段还是在汉医讲习所学习,当时老师虽然课不一定讲得最好,但临床非常有效,这极大地激发张琪从医的兴趣。张老的高徒如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北京医院王暴魁、黑龙江中医研究所所长张佩青等等,如今分布全国各地有较深造诣,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钻研、喜好中医”。张老说老师指导是一方面,但自我教育也非常重要,本身必须努力,要多琢磨多提问题。
张老对名中医越来越少、临床水平下降的现象很着急,“现在不是怕出名的中医多,而是怕出名的少。名中医多了,中医才能振兴。”他提出两个建议,一要充实教材的中医内容,每一版都应该补充新的内容,一些好的现代临床经验也可以加进去。二是要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中医基础的讲授一定要结合临床。西医的生理有实验课,解剖学有解剖室,西医基础课程大多结合着教学实验,有实践内容;而中医基础长期以来就是照着一本书讲,这是不对的。中医基础也要结合临床来讲,比如什么是肾阴亏,要讲出具体例子来,一些五十多岁的老师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好。
, 百拇医药
多年教学生涯中张老积累了丰富经验,兴之所致他讲了件趣事。数年前有次到黑龙江中医学院讲金匮,下了门诊就急匆匆往教室赶,上了讲台,才发觉忘了带教案。那天应是讲中风,张老就不慌不忙地说今天不照书讲,我给大家介绍临床病例。接下来张老就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讲述病人是如何如何,临床是如何辨证如何治疗,听到激动处学生们热烈鼓掌,好像病人就在眼前一样,那堂课同学们多年后仍记忆犹新。“到最后,我也没说书没拿”,张老调皮一笑。
在研究生培养上,张老始终要求学生多参加临床实践,不能成为“本本先生”。作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届博导,如今他已培养近四十名研究生,对研究生不论门诊还是查房他都要求跟诊,“不会看病的研究生怎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张老说做我的学生估计挺累,我也要求他们累,临床上用了好方子就告诉他们来源,让他们回去找书对着看。这样多看书、多实践,学生临床有进步,自己也就更愿意学习。
张老说师带徒的形式不错,但必须是真有经验的老师,真有兴趣的学生。方式就是过去的“侍诊”,学生听病人主诉、看舌脉、体会老师的辨证用药、记录抄方,这种方法带出的徒弟临床水平都不错。张老说带徒其实并不轻松,假如没有学生在就不用说很多话,带徒就要一直讲,把能想到的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 百拇医药
临床传授中最难的部分就是辨证。经验方虽然会背,但中医不是一方治一病,还得有变化。病分几类有几型,即使这一套都背下来,但有些人临床效果很是不好,这就差在辨证没有辨准。中医比西医难就难在辨证上,病人体质证候不同,用药也不同,辨证是很灵活的,这些需要学生细心体味,钻研进去也就不难了。
“把经验教给学生,就觉得自己好像对社会有点贡献似的。”张老徒弟们成才的很多,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老师。“看到自己学生有出息,老师也高兴啊。人活一辈子,能做点对人民有意义的事,好像这一生也就有意义了。”B21
人物档案
张琪,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44年毕业于“满洲国”汉医讲习所,后在省中医研究院工作。历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省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分会名誉会长。
, 百拇医药
学术思想与成果
提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益气滋阴凉血活血法治疗肾性血尿以及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等理论与经验,在此基础研制出多种中成药。是黑龙江省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研究有较深造诣。先后著有《脉学刍议》、《张琪临床经验荟要》、《张琪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临床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研制的中药复方“宁神灵冲剂”1989年获得布鲁塞尔尤利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今年荣获“中国医师奖”。
人生感悟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水到渠成,深入堂奥。B21, 百拇医药
本报记者 马 骏
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名老中医工作会上,有位身穿红色T恤的专家在会场上显得格外耀眼,后来得知这就是我一直想见的,黑龙江老家最有名的中医专家张琪。那以后,张老的家乡口音和红色T恤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如今终于有机会来到他家里,作一次面对面的专题访问。
张老并不健谈,访问近乎一问一答,然而说到当年为求中医独闯东北的往事,他微眯的双眼开始清亮,平淡的话语透露出热情。张琪的祖父是河北乐亭名医,张琪从小看到中医真能治病,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中医。然而在日伪统治时期,中医已濒临灭亡,学习中医已无路可寻,不少亲友出于好心劝他放弃,以免贻误前程。但张琪并不死心,16岁的他决定一人闯荡东北。他辗转到哈尔滨,在药店做学徒,顶着“学汉医无用”的种种压力,夜晚点着油灯细心揣摩着药方医书,直到后来在哈尔滨汉医讲习所就读,才看到中医的曙光。
, 百拇医药
谈到自己和徒弟们的成才经历,张老特别强调兴趣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他说自己多年的科研临床都是在摸索,六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医肾病到现在,反而觉得越来越难;临床有些不能马上见效的病人,也需要回去再仔细琢磨,这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书本就是老师,张老隔几天就去书店转转,买一些最新的中西医书籍。回首从前,张老说最有益的阶段还是在汉医讲习所学习,当时老师虽然课不一定讲得最好,但临床非常有效,这极大地激发张琪从医的兴趣。张老的高徒如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北京医院王暴魁、黑龙江中医研究所所长张佩青等等,如今分布全国各地有较深造诣,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钻研、喜好中医”。张老说老师指导是一方面,但自我教育也非常重要,本身必须努力,要多琢磨多提问题。
张老对名中医越来越少、临床水平下降的现象很着急,“现在不是怕出名的中医多,而是怕出名的少。名中医多了,中医才能振兴。”他提出两个建议,一要充实教材的中医内容,每一版都应该补充新的内容,一些好的现代临床经验也可以加进去。二是要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中医基础的讲授一定要结合临床。西医的生理有实验课,解剖学有解剖室,西医基础课程大多结合着教学实验,有实践内容;而中医基础长期以来就是照着一本书讲,这是不对的。中医基础也要结合临床来讲,比如什么是肾阴亏,要讲出具体例子来,一些五十多岁的老师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好。
, 百拇医药
多年教学生涯中张老积累了丰富经验,兴之所致他讲了件趣事。数年前有次到黑龙江中医学院讲金匮,下了门诊就急匆匆往教室赶,上了讲台,才发觉忘了带教案。那天应是讲中风,张老就不慌不忙地说今天不照书讲,我给大家介绍临床病例。接下来张老就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讲述病人是如何如何,临床是如何辨证如何治疗,听到激动处学生们热烈鼓掌,好像病人就在眼前一样,那堂课同学们多年后仍记忆犹新。“到最后,我也没说书没拿”,张老调皮一笑。
在研究生培养上,张老始终要求学生多参加临床实践,不能成为“本本先生”。作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届博导,如今他已培养近四十名研究生,对研究生不论门诊还是查房他都要求跟诊,“不会看病的研究生怎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张老说做我的学生估计挺累,我也要求他们累,临床上用了好方子就告诉他们来源,让他们回去找书对着看。这样多看书、多实践,学生临床有进步,自己也就更愿意学习。
张老说师带徒的形式不错,但必须是真有经验的老师,真有兴趣的学生。方式就是过去的“侍诊”,学生听病人主诉、看舌脉、体会老师的辨证用药、记录抄方,这种方法带出的徒弟临床水平都不错。张老说带徒其实并不轻松,假如没有学生在就不用说很多话,带徒就要一直讲,把能想到的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 百拇医药
临床传授中最难的部分就是辨证。经验方虽然会背,但中医不是一方治一病,还得有变化。病分几类有几型,即使这一套都背下来,但有些人临床效果很是不好,这就差在辨证没有辨准。中医比西医难就难在辨证上,病人体质证候不同,用药也不同,辨证是很灵活的,这些需要学生细心体味,钻研进去也就不难了。
“把经验教给学生,就觉得自己好像对社会有点贡献似的。”张老徒弟们成才的很多,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老师。“看到自己学生有出息,老师也高兴啊。人活一辈子,能做点对人民有意义的事,好像这一生也就有意义了。”B21
人物档案
张琪,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44年毕业于“满洲国”汉医讲习所,后在省中医研究院工作。历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省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分会名誉会长。
, 百拇医药
学术思想与成果
提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益气滋阴凉血活血法治疗肾性血尿以及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等理论与经验,在此基础研制出多种中成药。是黑龙江省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研究有较深造诣。先后著有《脉学刍议》、《张琪临床经验荟要》、《张琪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临床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研制的中药复方“宁神灵冲剂”1989年获得布鲁塞尔尤利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今年荣获“中国医师奖”。
人生感悟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水到渠成,深入堂奥。B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