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3983
不知大家看了没有?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武则天顶礼谢医

    【原文】唐高宗苦风头眩目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秦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出血处耶?”鸣鹤叩头请命。上曰:“医人议病,理不加罪。且我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朕意决矣。”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我眼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以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之。

    (选自唐·胡璩《谭宾录》)

    【释义】唐高宗得了眩晕病,头晕目眩,不欲睁眼,召太医秦鸣鹤前来诊治,秦鸣鹤诊后说:“风热之毒上攻头目,若用针点刺头部出血即能痊愈。”皇后在帘内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医生该杀头!皇帝的头能放血吗?”秦鸣鹤惊慌地磕头请求饶命。皇上说:“医生议论治病,按道理不应该有罪。况且我的头目沉重苦闷,几乎不能忍受,针刺头上出血未必不好。我决意让你扎针。”鸣鹤立即针刺“百会”和“脑户”二穴出血。皇上说:“我感觉眼睛亮多了。”话还没说完,皇后在帘内表示感谢说:“这是老天爷的恩赐呀!”说罢,亲自背负精致丝织品和珠宝赠送给秦鸣鹤医生。
, http://www.100md.com
    【按语】读此短文,可见古代御医治病之艰险,秦鸣鹤虽受恩赐,而是死中幸生。作者对于故事的陈述,以环环相扣的绝妙笔法,对封建贵族不曾留神医药、精究方术的弊病,做了严厉的批评。

    刘 寄 奴

    刘寄奴本来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为什么又成了一味中药名呢?原来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到:“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 百拇医药
    茵 陈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仙 鹤 草

    古时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路过一片沙滩地带。时值炎夏,烈日当空,晒的他们汗流浃背,又渴又累。这时,一个秀才流出鼻血,另一个慌了手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哪里去寻药呢?他们急中生智,用土块塞,用纸堵,但都无济于事,血又从嘴里流出来。正在这时,忽然看见一只仙鹤嘴里衔着一根草,慢慢从头顶飞过来。他们想,如果我们也象仙鹤那样,长个翅膀,赶快飞走多好呀!他俩用羡慕的口吻喊到:“仙鹤,仙鹤,慢慢飞呀,把你的翅膀借给我们用用,让我们赶快飞出这个鬼地方!”谁知仙鹤被他们这一叫,吓了一跳,把嘴一张,衔着的野草掉了下来。他们打趣地说:“翅膀借不下来,先拿野草润润嗓子吧。”流鼻血的秀才急忙把野草放在嘴里嚼了起来,有了水分的滋润,嗓子不干了,口也不渴了,没一会儿,鼻血也不流了。他们高兴地急忙赶路。后来,他们都中了进士,当了七品县官,就派人到山上找那种野草。经医生辨认试验,证明它确实有止血之功。为纪念送草药的仙鹤,就把它取名叫“仙鹤草”。
, 百拇医药
    当 归

    相传有个新婚青年要上山采药,对妻子说三年回来,谁知一去,一年无信,二年无音,三年仍不见回来。媳妇因思念丈夫而忧郁悲伤,得了气血亏损的妇女病,后来只好改嫁。谁知后来她的丈夫又回来了。她对丈夫哭诉道:“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丈夫也懊悔自己没有按时回来,遂把采集的草药根拿去给媳妇治病,竟然治好了她的妇女病。从此,人们才知道这种草药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是一种妇科良药。为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悲剧教训,便把它叫“当归”。

    何元长医德可嘉

    【原文】何元长为人状貌修伟,赤髭须,两目闪闪如电,而性和易近人。病者自远方来诊,其脉即危不治,必婉言以慰之,俟其出,则和告其从者而反其币,曰:“彼自远来,生死视我一言,质言之,是趣之死也。”。

    篓人来诊,辄施药以助之,恐其贫不能自给也。事多类此。
, 百拇医药
    (选自清·吴德旋①《初月楼闻见录》)

    【释义】何元长医生,身材高大魁伟,颔部长满红色的胡须,两目炯炯有神,光如电闪,但他天性和蔼,平易近人。病人从远方来求医的,如果脉见绝象,不能治愈,必用婉转的话安慰病人。等病人走后,就暗地告诉给伴随的来人,并且退回诊费,说:“他们从远方来求诊,生死全听我一句话,如果对病人实说病情,必然给病人以精神压力,那就会促使病人死亡!”

    贫寒人来诊病,何元长唯恐患者无钱支付药费,总是奉送药品,以救济贫穷病人,象这样的治疗事例还多得很。

    【按语】不少病人,临床得到医生的精神安慰,而促使病情好转。再配以适当药物治疗,往往很快就会取得效果。传统的祖国医学历来是最讲究这一道德观念的。

    范子谦不失中医本色

    【原文】范子谦名大捷,鄞诸生,性仁孝……好周人之急,唯恐不及,兼精于医……后遂以医名郡中。其出疗人疾,尝先往部族及贫家,而后及舟车之迎者。
, http://www.100md.com
    里中有贫妇,将娩,忽患痘甚危,子谦自携药,日六七往,曰;“此妇若死,是殒二命也。”后得母子俱全。

    居常训子弟:“以修德行善,不可有所觊而为之。”……人以为知言

    (选自清·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

    【释义】范大捷,字子谦,是鄞县的一位读书人。天性仁慈孝顺,喜欢周济别人的困苦危急,还怕做的不够,又专心学医……后来医术超众,名扬全县。他为人治病,总是先往邻居亲族和贫家出诊,然后再去用车或船前来迎请的大户人家。

    同乡有一贫家妇女,将要生孩子时,突然发生天花,病情十分严重,子谦听说后,便自带药品,每天去看六、七次。他说:“这个妇女如果死亡,就是伤亡两条性命啊!”经范子谦精心治疗,贫妇母子得以保全。

    平日在家,范子谦经常教训孩子们说:“为人处事,要讲仁义道德,多做好事,决不能抱有非分的想法和企图。”人们认为这是很有见识的话。

    【按语】中医在传统的道德观念方面,有其独具一格特色,如舍药于乡里,济贫于疾危的事例。翻开中医史册,则历历在目,睹不胜睹。历代名医德治学之道,大多如此,对于后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