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3054
2003年8月南京经方研讨会侧记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作者: 杨大华

    金秋的南京,景色格外怡人,而今年则更是令人难忘。来自祖国各地的30多名经方研究者共聚于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畅谈经方。

    首先,著名的中医学者、经方医学的资深研究者黄煌先生作了抛砖引玉的发言。黄老师就“如何做一个好医生”谈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做一个好医生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随证与随意的关系。这也是鉴别真假中医的标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张仲景的辨证精神。但现在的中医界,却普遍存在随意治之的倾向,把“医者,意也”过分地进行了发挥。有的甚至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如见到炎症就解毒,见到肿瘤就攻邪,见到冠心病就活血化瘀,完全没有辨证的观念。那么,证又是什么?就是方证和药证!二是治病与治人的关系。经方医学是治人的,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病名。相反,它重视的是病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性格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除了将人看作生物体外,还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做医生除了要遵循方证和药证的普遍规范外,还要形成个人的风格。要敢于追求个人的个性,敢于张扬个性,决不要人云亦云。老是跟随别人走,永远都不会形成个人的天地。四是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医十分强调临床用药的技术,但也决不忽略对待病人的行医艺术。陆游曾说过“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行医也是这样,也要了解社会学的知识,了解病人的心理。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社会属性的人,而不是动物。行医的艺术,说到底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所学,恰倒好处服务社会的本领,是运用技术的技术。黄老师还举出史欣德老师的例子,史老师看病时表情十分丰富,常常与病人达成心理上的共鸣,值得大家学习。
, 百拇医药
    其次,文献研究所的方剂研究员史欣德老师也谈了她的宝贵经验。她体会:凡是临床疗效满意者多为经方,而且是按原方比例。并谈了用温经汤(吴茱萸用9克)治疗经间期头痛;用桃核承气汤治疗龙胆泻肝汤治之不效的睾丸炎及白血病肛门肿痛;用桂枝加附子汤治发热、汗出半个月,脉象沉弱者;用清上蠲痛汤合平胃散治一女,头痛30年,伴有胃不适,其人体壮、舌苔腻者。史老师还认为方剂的运用要分清等级,如治疗淤血证的方子,其等级由轻到重依次为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另外,还要分清部位来用方,如凉膈散所主的部位是从鼻到膈;口腔和大便同时出现疾病往往是黄连解毒汤所主;眼与小便同时出现疾病龙胆泻肝汤运用的机会较多。强调重视经络辨证和用经方思想来指导运用时方。

    接着,赵鸣芳老师也谈到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认为本病发病率高达20%,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强调要重用甘草,10~20克,并提到有重用60克的报道。谈到幽门螺旋菌在本病发病学中起到的作用,认为黄连黄芩有抑制该菌作用。瞿融老师谈了她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拆方研究。但与会者认为动物实验不能代表临床,病人的心理与社会性是动物无法比拟的。石历闻老师也谈了她在国外运用经方的经验。如以温经汤治疗不孕症,其人脚冷;以小柴胡汤合复元活血汤治疗登革热;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等等。石老师认为经方的使用并没有人种的差异。并谈了她运用内经理论预测“SARS”传播期限的体会。
, 百拇医药
    在具体经方运用经验方面,主要体现在三张柴胡类方。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自皖南的名医温兴韬副主任医师谈了他运用本方治疗癔病、心肌炎频发室早的经验;擅用经方的山海关名医赵立波医生谈了他运用本方原方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经验,谈了方中铅丹的制法与用量及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关于本方治疗癫痫的问题,黄老师谈到印刷厂工人很少有患癫痫者,提示铅丹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来自福建的名医庄严谈了他以本方治疗早期阳痿属于心因性者、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有神经质者,并指出有与大柴胡汤合用的机会。来自江苏江阴市的徐蓓云则以本方治疗甲亢。高广飞医师认为方中的龙骨牡蛎能使甲亢病人的T3、T4久高不降。但立即遭到赵立波的反对。赵氏认为该指标的下降是缓慢的,有时是先高后低的。与会者也认为不能仅凭生化指标来判断经方的疗效,要综合整体变化,尤其是病人生活质量。关于小柴胡汤,除了石老师用于登革热外,缪青云医师认为本方对于外感病的反复发热很有效。临床常加石膏、青蒿、生大黄等。关于大柴胡汤,黄煌老师介绍了用本方加黄连治疗心律失常食后不适,以及结肠炎的经验,并认为当以“心下按之满痛”为指征;史老师也以本方治疗胆道术后腹胀;赵永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认为在用麻黄类方无效时应考虑此方,提出要跳出“麻黄止喘”的习惯思维;庄严以治疗上感、哮喘性支气管炎,痰白如泡沫,用麻杏石甘汤不效时,以本方合半夏厚朴汤加石膏。关于方中柴胡所用的品种,两位北方的赵医生均使用北柴胡,赵永前还谈到他一般不使用柴胡饮片,而是自己加工原始药材以保证药品质量。赵氏个体行医,有这方面的必要性和条件性。赵立波医生谈到在临床上遇到服用柴胡剂第一煎偶然有腹泻的现象,但随后腹泻会自行停止,不需要作处理。牛膝也有类似现象。刘岳则以本方加乌梅、槟榔治疗胆道蛔虫症。其他方面还讨论了温经汤、防己黄芪汤、桂枝汤、炙甘草汤等经方的应用经验。药物方面重点讨论了甘草、地黄、芍药等运用。
, 百拇医药
    在体质辨证方面也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点。庄严就黄芪体质谈了自己的经验,认为该体质来诊时多有他人陪同。还带来了他摄的照片,具有相当的生动性。黄老师认为其人多能食而无力气。庄严提出当归体质,认为该体质常有脱发、发枯、头发分叉,且有“往来”的特性;皮肤枯涩,有白有黑,面有色素沉着。唇干、冬天唇易裂,易脱屑,其人多喜舔唇;有流产及手术等失血史;其人瘦,平素极易遭蚊子咬。容易有疼痛发生。因为皮肤枯燥,故多与地黄合用,因为易于疼痛,故多与芍药合用。对于柴胡体质,黄老师认为单眼皮、有季节性过敏的病人多见。并提出芍药体质,认为其人易头痛、小腿抽筋、便秘、哮喘属于痉挛性体质。地黄体质皮肤易于枯燥但并不脱屑,与当归体质不同。赵永前认为体质复合出现的机会很多。与会者也有对体质辨证有不同意见者,认为不能单凭体质来辨证,应该结合证。史老师认为急性病主要是辨证,慢性病则要辨体质。其实,辨证是为了找到运用经方的依据,广义上的辨证也包括辨体质。正如黄老师认为的那样,所谓的“证”既可以是症状,也可以是病名,还可以是一种病理状态,更可以是体质。从辨证的方法上说,体质辨证无疑也是为经方的运用添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毕竟有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体质有很强的相关性。如半夏体质易出现精神病变;柴胡体质易出现胃肠道及精神病变;桂枝体质则易于出现在循环系统疾病中。恰如见到什么戏台什么道具就知道唱什么戏一样,看到什么体质就能大致了解所患何病,该用何药。体质就是疾病演绎的平台。体质的形成和转化与职业、年龄、性格、家族和地域性有一定的关系。庄严认为大柴胡汤体质的转化路线可能是:大柴胡汤体质——五苓散体质——黄芪体质——附子体质。中医的体质学说已引起国内许多同道的重视,但将体质与具体的方剂和药物挂钩,使之更具有实用性,这种思路还并不多见。

    其他方面。会议还就经方的剂量作了探讨,赵立波医生的经验最具有特色。他临床上总是按照1两等于15克的换算率来用经方的,并且原方、原比例也不改变。如柴胡最大剂量用到120克,疗效相当满意,见效每在1~2剂间,且并无副作用。他还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一小女孩,口腔溃疡伴有外阴水疱,以生甘草40克,3剂见效,9剂治愈。就经方的重要性也达成了共识,赵立波认为经方就象金字塔,多一石块和少一石块都构不成完整的结构。庄严对于经方的精练性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塔尖上的东西不需要很多,了了几笔便可以构出要点。关于行医艺术方面,与会者也都谈了许多经验。总之,本次会议的气氛是活跃的,收获是丰富的。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术会议。“待到重阳日,把酒话桑麻”,闭会后大家都怀着同一心情盼望着下一次经方研讨会的召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