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13015
“生命科学”初探之七——脑与五脏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生命科学”初探之七

    脑与五脏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相关。《内经》既以脑髓为脏,为六脏六腑之大主,那么脑髓与五脏的关系是什么呢?

    生理方面:

    1、脑与心的关系

    脑主思维,为神明之府,与心主血脉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脑主思维活动,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更需要血液提供充分的养分,故《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而心主血脉的功能,又需脑中阳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

    2、脑与肺的关系

    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然肺的呼吸实由脑中元气所主。元气旺则诸气旺,自然主呼吸之肺气也旺;元气衰则诸气衰,自然主呼吸之肺气也衰。肺朝百脉,虽是助心行血,但“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藏生成论》),而目又通于脑,说明肺与脑通。若肺气愤郁,则上冲于脑,以致脑神失聪诸症作矣。
, http://www.100md.com
    3、脑与脾的关系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其作用之发挥与其升清阳有关。清阳之升于脑、荣于脑皆有赖于脾。《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神是水谷津液之所化,故《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由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思,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状态,为脑所主。若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则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阴阳应象大论》说:“思伤脾。”至于脾胃的腐熟水谷、消化与吸收,没有脑中命门火是无法完成的。

    4、脑与肝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之脉上行于头,连目系而入脑,为肝脑密切联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类证治裁》说:“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而脑的正常功能的发挥也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以疏泄气血。从病理角度上来看,怒为肝志,怒则气血逆乱,逆乱之气血易随肝升之气而上冲于脑,出现“大厥”,表现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多种厥证,反映出脑的病变。
, 百拇医药
    5、脑与肾的关系

    传统理论认为:肾生精,精生髓,髓生骨,骨系着于脊骨,即输精入脑之所。人第知脑力足则才智精力从生,而不知所以生之者在肾,……脑髓生于肾精。(蔡陆仙语)我们认为,是脑髓生肾精,而不是肾精生脑髓。肾精生脑髓者,是以后天养先天而言也。脑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所以,脑与肾的关系,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

    病理方面:

    由于脑与五脏在生理上的关系甚为密切,因而在病理上两者也是互为影响的,特别是五脏病变多反映于脑,当然脑病也可及五脏。

    1、心病及脑:心主血脉,若心供血不足血液受阻,不能使血液上充于脑,就可出现脑缺血而发生眩晕、头痛、昏厥等证。

    2、肺病及脑:人身之气禀命于肺,故曰肺主气。若肺之呼吸功能受损,清浊升降失司,百脉失养,浊气留积,甚至随血行而瘀滞于脑。轻则注意力不集中,神态恍惚、淡漠;重则出现精神意识障碍。
, 百拇医药
    3、脾病及脑,脾主运化,脾气健运,脑神才能得到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充养。若脾气郁结,或脾虚不运,可导致大脑气血的来源困乏而见神明之乱。《内经》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说明脾胃病可及于脑。

    4、肝病及脑:由于肝藏血,主疏泄,因此肝病容易及脑。如肝火上炎清窍,可出现头痛、目赤、心烦,急躁易怒等症。

    5、肾病及脑:由于肾主藏精,生髓养脑,肾病可引起脑功能障碍。肾者主水,若肾病不能主水,小便不得,水邪上犯,神明失其主宰,可出现头痛、眩晕、失眠、烦躁,甚至昏迷抽风等症。

    由于五脏病可及脑,脑病也可及五脏,所以脑病可从脏治。如脑病真气不足,气机失调,可见突然失音,不能语言。可用宣肺开窍等法,使肺气得畅而脑病自愈。又如脑病眩晕、痉厥、头痛、癫狂,可通过凉肝熄风、平肝潜阳之法使肝魂得藏,而脑神自安。由于五脏又是一个整体,在应用以脏治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关系,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治愈脑病的目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