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0713767
中医理论研究首先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作指导,也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当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缣帛及竹木简医书成书年代的推定和对该批资料的运用。本来这是一大批对研究我国传统医学从经验医学向理论医学过渡、早期经脉学说体系的建立、灸法与针法的使用、药物治疗方法的演变、养生学的发展以及《内经》的成书过程等等均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最坚实、最可靠的资料,但我国的有关专家却认为:“如果从《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来推定,那么两部灸经的成书年代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之际甚至更早。” 而日本山田庆儿先生认为:这种“推论的方法是错误的。不管我们最后会达到什么样的结论,我们都不应该根据所谓《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的著作这个还没有确证的假定,去推断帛书医书的成书年代,而必须相反地从关于后者已经确证了的事实出发,来推断前者成书的过程和年代。” 山田庆儿先生基于“借助马王堆医书之光,可以逐渐看清中国医学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这一与中国专家截然不同的正确思路,取得了令大多数中国学者为之汗颜的丰硕成果。

    任应秋先生通过对自己五十余年治学历程的回顾,深有感慨地指出:
, 百拇医药
    “回顾余治中医学的历程,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九四九年以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社会,祟洋媚外,风靡一时,中医学在国内毫无政治地位,余既迫于封建家庭之压力,不得已而业此,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当时官方舆论,则谓‘中医不科学’,不仅中医当废止,即中药亦无存在的必要。中医界自身亦倡言‘中医科学化’,谓不如此不足以救亡图存。余在此混混洪流中,亦期期惟‘科学化’自命,对陆渊雷的著作最为称许。余之《任氏传染病学》《仲景脉法学案》《中医各科精华一集•内科学》《中医各科精华二集•内科治疗学》,均成于这一时期,也就是所谓‘中医科学化’的产物吧,这是前期。

    建国以来直到现在,是余治中医学的后期。这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在一九五四年以前,社会虽巳更新,而‘中医不科学’之流言,不仅时有所闻,甚至为卫生部门某些领导所首肯,反映在当时推行之桥梁教育——中医进修教育方面,最为突出。余之《中国医学史略》《脉学批判十讲》《中医病理学》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
, 百拇医药
    “前一时期所作,多半无保留的价值。”

    “治学无论怎样勤奋,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必然是事劳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得不到好的结果。我在五十余年中,勤奋一也,而先后的效果截然不同,至今犹值得我的深思。”

    按理说,接受过唯物辩证法洗礼和“改造”的现代中医学者,应该能够懂得基本的历史观念与逻辑原则。但“现在整理出来的某些中医教材,是很不重视逻辑学原则的。不但缺乏论据的论点、也是也非的折衷、彼此矛盾的立论、牵强附会的解释等违反逻辑的论述常常出现,而且一些普遍使用的名词、术语也常有概念不清、界限不明的情况。” 对此,只要列举以下两个例证便可足以说明问题。目前的中医教科书和著作几乎均有“物质属阳,功能属阴”的论述,但稍微懂得一点唯物论的人均知道:物质与功能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和范畴,它们二者怎么可以“相对待”而分“阴阳”呢?五脏六腑除三焦以外均是基于一定的解剖实体而建立的概念,而我们的教科书和著作却偏偏说“三焦是无形态可循的”,难道独独三焦一腑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显然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