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出路
编号:10713569
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剪不断,理还乱--清理古验方中的糟粕势在必行

    (第一部分)

    古人欲明自己得失,遂将黑豆赤豆置之匣中,每行一善事则取一赤豆置之匣中,每行一违心事则取一黑豆置之它匣中。且不谈这善恶之数,只佩服古人选色之分明,一眼即可辨之。

    中医传世之道在乎处方立法,少不得借鉴前人良方妙法。故名医皆成书立言以传后人。余偶阅清代黄伯垂王孟英合著《经验良方大全》黄王声名已著,其方皆采录于王叔和、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龚廷贤等77位名医,我辈安能轻视。其校点者作序曰:“由于历史的原因,书籍中尚夹杂一些不妥当甚至不科学的内容,亦有一些尚不为现代科学理论所解释的论述。为保持古籍原貌,以便作进一步科学研究,故对有关部分未作妄动或删除,望读者明鉴”。

    “明鉴”二字使我如坠云雾。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明鉴”之路。

    书中某些方子不用“明鉴”,就知其不真,如治鱼骨鲠喉方:“写一龙字于喉上,再写一龙字于碗内,饮之妈下”。但在上方之后又有一方:“治鱼骨鲠喉,人指甲烧灰吹入喉中即下”。见之使我真伪莫辨。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伤暑门》中“治暑月暍死之方”以热土围脐旁,令人尿脐中,仍用热土一大块,大蒜五六个,捣烂去滓,热水调灌即活”。由此观之,不像医者治病,倒似巫婆神汉之流作法。

    老师曾对我说:“现在中医已不是破鼓皮治臌胀的年代了。”不巧,在这本书《臌胀门》我见到此方:“治臌胀,年久旧鼓皮中间一块烧存性,好醋送下”。吾知其假,因为鲁迅之父即死于此方。也许本方并无毒,但延误病情直致病人死亡,不也是罪过吗?破鼓皮与原配的蟋蟀入药,将中医神化了,也将中无理化了,鲁迅由此认为:中医多多少少有些骗人。我真为之汗颜。

    能否“明鉴”、真成了使用古验方的一个大难题。由此,吾欲“慧剑断情丝”——不用验方。但某医用此书治闪腰挫气方:“萝卜一两,好酒煎服,重者两三服即愈”。用之,竟然奇效。笔者也曾用龚士澄老先生治闪腰挫气之方:“患者坐椅仰面,医者用左手分开其眼睑,右手持小棒挑硼砂精制如栗米大,点于两内眦之上,令合目片刻,眼受刺激,热泪夺眶而出,立刻见效,腰痛即止。次日再进药一次,即愈”。余尝连用三次,皆奇效。前几日。某人鱼鲠喉,痛苦异常,余用验方:“面团三两,冷水调之,敷两膝上,口含白糖,糖化后徐徐咽下,鱼刺可化”。余恐此方中“面团敷两膝上”为故弄玄虚之举,故只让其含糖咽之。不料四口糖尽而刺未化,只得照方行之。面团既敷,咽糖一口,鱼刺便化。何故非敷面团不可,无从稽考,也无从知晓。

    这就是让我“剪不断,理还乱”的古验方。若将经方喻作一桌丰盛的酒席,则验方便是那清新爽口的开味菜,质朴得可爱。没有验方,也就不能构成一桌真正的“中医全席”。,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验方秘方 > 疾病偏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