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风云变幻显工夫———历史关头的几则验案
风云变幻显工夫———历史关头的几则验案
张存悌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旧中国,内外反动势力几欲取消中医,均未得逞。考其原因,首先是中医固有的传统优势受到国人拥戴,民心所向;其次是中医同仁的奋力抗争,力挽狂澜。耐人寻味的是,在几次意欲取消中医的历史关头,都有名医治愈某些头面人物(或其家属)重病的验案,以生动的实例证明了中医的卓越疗效,产生重要影响,以致足以影响到决策当局的态度,使中医得以保留下来,这些名医功不可没,在风云变幻之际,尽显中医雄姿。
胡适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提倡新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是上世纪初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老天有眼,偏偏让胡博士得了病,而且病得不轻。据载,1920年11月,胡适因患糖尿病、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久治不愈,判为“无法挽救,速备后事”。胡及家人遑急万状。友人建议请中医一治,胡曰:“中医之学不是‘赛先生’,不足信也。”盖“赛先生”为“五四”时期流行语,意谓“科学”。友人曰:“西医已下定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试之?”胡无奈勉强从之。遂请名医陆仲安治之。陆乃京城名医,擅用黄芪,有“陆黄芪”之称。陆为胡适诊毕,说:“此事易耳,饮我此药如不愈,唯我是问。”药方中黄芪有时用至300g,党参190g。胡适服药后即见转机,逐渐而至痊愈,遂又到协和医院经多位专家会诊,结论是痊愈。胡适后来又活了40余年。此事使他十分尴尬,一方面他反对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另一方面中医却治好了他的重病,事实给了这位事事讲究考证的胡博士以一记响亮的耳光。后来在反对统治者取消中医的“3 17”浪潮中成为风云人物的沪上名医陈存仁对此十分关注,认为陆氏治愈胡适是中医一大成绩,若有文可证,价值更大了。其实,胡适在1921年就把此事形诸文字了。他在大翻译家林纾为感谢陆仲安治愈家人而赠送的《秋室研经图》上题了长跋,详细讲了此事,摘录如下:“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给陆先生诊看,……现在竟全好了,颇引起西医的注意。……能使世界的医药学者逐渐了解中国医与药的真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此后,胡适有病也喜欢用中药了。
, http://www.100md.com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反对中医,行政院长汪精卫为其铁杆分子,提出取消中医议案,举国大哗,中医同仁团结一致,奋力抗争。适值汪精卫的岳母患痢,泄泻不止,遍请西医,未见寸功,行将不起。有人建议汪请名医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只好同意试试。施氏凭脉辨证,每言必中,汪氏岳母频频点头称是。处方时施今墨说:“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病危至此,一诊可愈?众人皆疑。孰料仅服数剂,病竟痊愈。老太太要送匾以示谢忱,施今墨说:“不要送匾了,你只要看看中医能否治好病。”至此,汪精卫终算相信中医神验,并题字送匾“美意延年”(庄子语),再不提取消中医之辞了。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政权意欲取消东北的中医,自1933年起停止了每年的中医考试,妄图使中医自消自灭。到1940年,“汉医不发新许可者,八载于兹矣。……现在汉医之年已平均花甲,青黄不接,实属可惧。”(《滨江省汉医学月刊》马二琴文)。但是中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连日伪当局也不得不承认东北地区“仍多行其古来传统的医术之汉医”,为切实考察中医疗效,伪民生部派员到沈阳物色一位名医,拟聘至伪首都长春临诊,以便随时观察疗效。几经推荐,名医马二琴被选中,于1940年7月到达长春。马到长春不久,适遇一外科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日本外科医长主张开刀,且不保吉凶。患者未允,要求中医治疗。马二琴察患者面赤气粗,腹部坚硬拒按,大便多日未行。诊为热毒炽盛,乃重用双花120g,龙胆草15g,以及蒲公英、地丁、野菊花、乳香、没药、黄柏等药投治。患者服药后,竟1剂痛减,2剂痛止,3剂已愈,日本医长检查确属痊愈。此案所治虽非头面人物,但对日本人震动很大,承认中医确有疗效,遂于次年恢复了中医考试,并聘马二琴为汉医考试委员,东北的中医得以保存下来,马二琴可谓功垂中医史册。
以上几则验案都发生在中医遭遇困境的非常历史关头,3位名医各以其精湛的医术力挽狂澜,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在中医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值得后人纪念。, 百拇医药
张存悌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旧中国,内外反动势力几欲取消中医,均未得逞。考其原因,首先是中医固有的传统优势受到国人拥戴,民心所向;其次是中医同仁的奋力抗争,力挽狂澜。耐人寻味的是,在几次意欲取消中医的历史关头,都有名医治愈某些头面人物(或其家属)重病的验案,以生动的实例证明了中医的卓越疗效,产生重要影响,以致足以影响到决策当局的态度,使中医得以保留下来,这些名医功不可没,在风云变幻之际,尽显中医雄姿。
胡适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提倡新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是上世纪初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老天有眼,偏偏让胡博士得了病,而且病得不轻。据载,1920年11月,胡适因患糖尿病、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久治不愈,判为“无法挽救,速备后事”。胡及家人遑急万状。友人建议请中医一治,胡曰:“中医之学不是‘赛先生’,不足信也。”盖“赛先生”为“五四”时期流行语,意谓“科学”。友人曰:“西医已下定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试之?”胡无奈勉强从之。遂请名医陆仲安治之。陆乃京城名医,擅用黄芪,有“陆黄芪”之称。陆为胡适诊毕,说:“此事易耳,饮我此药如不愈,唯我是问。”药方中黄芪有时用至300g,党参190g。胡适服药后即见转机,逐渐而至痊愈,遂又到协和医院经多位专家会诊,结论是痊愈。胡适后来又活了40余年。此事使他十分尴尬,一方面他反对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另一方面中医却治好了他的重病,事实给了这位事事讲究考证的胡博士以一记响亮的耳光。后来在反对统治者取消中医的“3 17”浪潮中成为风云人物的沪上名医陈存仁对此十分关注,认为陆氏治愈胡适是中医一大成绩,若有文可证,价值更大了。其实,胡适在1921年就把此事形诸文字了。他在大翻译家林纾为感谢陆仲安治愈家人而赠送的《秋室研经图》上题了长跋,详细讲了此事,摘录如下:“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给陆先生诊看,……现在竟全好了,颇引起西医的注意。……能使世界的医药学者逐渐了解中国医与药的真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此后,胡适有病也喜欢用中药了。
, http://www.100md.com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反对中医,行政院长汪精卫为其铁杆分子,提出取消中医议案,举国大哗,中医同仁团结一致,奋力抗争。适值汪精卫的岳母患痢,泄泻不止,遍请西医,未见寸功,行将不起。有人建议汪请名医施今墨诊治。汪精卫无奈,只好同意试试。施氏凭脉辨证,每言必中,汪氏岳母频频点头称是。处方时施今墨说:“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病危至此,一诊可愈?众人皆疑。孰料仅服数剂,病竟痊愈。老太太要送匾以示谢忱,施今墨说:“不要送匾了,你只要看看中医能否治好病。”至此,汪精卫终算相信中医神验,并题字送匾“美意延年”(庄子语),再不提取消中医之辞了。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政权意欲取消东北的中医,自1933年起停止了每年的中医考试,妄图使中医自消自灭。到1940年,“汉医不发新许可者,八载于兹矣。……现在汉医之年已平均花甲,青黄不接,实属可惧。”(《滨江省汉医学月刊》马二琴文)。但是中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连日伪当局也不得不承认东北地区“仍多行其古来传统的医术之汉医”,为切实考察中医疗效,伪民生部派员到沈阳物色一位名医,拟聘至伪首都长春临诊,以便随时观察疗效。几经推荐,名医马二琴被选中,于1940年7月到达长春。马到长春不久,适遇一外科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日本外科医长主张开刀,且不保吉凶。患者未允,要求中医治疗。马二琴察患者面赤气粗,腹部坚硬拒按,大便多日未行。诊为热毒炽盛,乃重用双花120g,龙胆草15g,以及蒲公英、地丁、野菊花、乳香、没药、黄柏等药投治。患者服药后,竟1剂痛减,2剂痛止,3剂已愈,日本医长检查确属痊愈。此案所治虽非头面人物,但对日本人震动很大,承认中医确有疗效,遂于次年恢复了中医考试,并聘马二琴为汉医考试委员,东北的中医得以保存下来,马二琴可谓功垂中医史册。
以上几则验案都发生在中医遭遇困境的非常历史关头,3位名医各以其精湛的医术力挽狂澜,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在中医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值得后人纪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