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中医养生
编号:10714402
养生:适度适量顺其自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德明中医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他寿高1 01岁,一生为人治病疗疾,广采医药文献,结合自己的从医经验,勤于著书立说。他在71岁时编成《千金要方》30卷,载有医药方4500多个。他100岁时,仍然身强力壮,神采奕奕,不忘著述,编成《千金翼方》30卷,收入本草800多种,还撰写了《摄生论》、《福禄论》、《存神炼气铭》、《摄养枕中方》等养生学的著作,全面地论述了他的养生术,成为我国医学和保健学的优秀文化遗产,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孙思邈的长寿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顺其自然

    人体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养生之道只有顺其自然,才会有利于健康。特别是人进入老年之后,生理、心理、体质、性格、脾气、兴趣、言行等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惟有适应这些变化,不逆自然而动,才不会有损于健康。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道:“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味,寝处不安。“他告诫子孙要充分认识这些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不可错误地认为“大人老来恶性不可恣谏“而埋怨他,应该根据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顺其自然,“与宜常预慎之“,“不得令其意负不快”而影响健康。因为“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这就要求子孙们必须善于适应和调节老人的感情变化,“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以便顺其自然,保持平和的心态。孙思邈的这种养生观,是根据他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出来的,也是孙思邈长寿的宝贵经验。
, http://www.100md.com
    重视食养

    孙思邈很重视食养,他认为,“安神之本,必资于食“只有吃得好,才能强身防病。他说:“春七十二日,省酸略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余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他把饮食与季节的变化联系起来,根据季节的不同和身体的营养需要来确定进食的重点,就使得平日的一日三餐成为养生健身的手段,避免了随心所欲的进食方式。此外,他还极力主张饮食清淡,注意节制,细嚼慢咽,食不过饱。他在总结自己的进食经验时写道:“清晨一碗粥,晚饭莫教足。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在他看来老年人消化力逐渐减弱,饮食须有所节制,不可吃得过饱。应该做到少吃多餐,“觉肚空,即需索食,不得忍饥”。他平时爱吃淡食,较少吃肉,还经常服用蜂蜜、莲子、山药、芝麻、牛乳等,无疑对他的长寿都有助益。

    适度活动

    孙思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他从不“饱食即卧”,而是“食毕当行步踌躇”,“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有助于消化,达到祛除百病的目的。孙思邈不仅善于活动筋骨,还很注意用脑和健脑。他深知人的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机体衰老首先表现于大脑的衰老。他平时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直至白首之年仍不失卷。他的医学著作《千金翼方》就是他10a岁时写成的。为了写这部书他平日不辞辛劳,常常步行外出收集民间药方,并经过亲自的试验、证实.才收入书中。这种体力与脑力的活动,都构成了他增强体质,延缓大脑衰老和健康长寿的因由。
, 百拇医药
    保持中庸

    孙思邈为世人留下了总结自己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宝贵经验的十二少秘诀:“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少欲、少怒”。他认为人的七情六欲,是人难以回避的精神活动,如果放纵或者抑制都会对身体有损害。为此,要做到适度,就贵在一个“少”字上。就是说要有所节制,不太过,保持中庸之道,不走偏锋,对于养生益寿多有裨益。

    他在倡导“十二少”的同时还提出了他所忌讳的“十二多”。即,“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他把这“十二多”视为“丧生之本”。按他的养生理论,他所倡导的“十二少”是养生的真谛,而这“十二多”是丧生之本。只有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的境界。他就是这样认真身体力行的。所以才能在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仅仅40多岁时,他却超过了百岁之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