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更多分析评论
编号:10716055
医药流通变革20年 激烈竞争只是说辞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3日 医药经济报
     特殊的医药行业的改革在迷雾中行走,在此大背景下的流通变革,作为“医药产业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壁垒”,因抹上了浓重的行业色彩而成为行业变革的一个标识。在经历了医药流通变革的多个节点后,业内人士称: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医药商业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全面竞争时代是从2004年开始,之前都是非完全竞争。任何所谓的竞争'激烈',只是为水平低寻找说辞。”九州通集团董事局副秘书长、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正乾这样说。

    的确,在梳理医药流通的历史变迁时,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但是在政策上对其改革有明确意义的,只铭刻下3个节点:1984年、1999年、2004年,由此划分出3段发展时期。前20年的变革都只是真正市场化竞争的铺垫,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和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年代的很多产业一样,医药流通同样经历着:供求关系从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经济形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因此它的历史依然有章可循。然而,它们又是有所差别的。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家电业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已在世界家电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而极具特殊性的医药行业的改革开放还一直在迷雾中行走,在此大背景下的流通变革,作为“医药产业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壁垒”,自然也染上了浓厚的行业色彩。
, 百拇医药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医药流通放在行业的宏大主题下,以两次有转折意义的政策出台为依据,理清20年的发展脉络,为现在才真正激烈的竞争积攒清醒的智慧。

    1984年到1999年:计划没落后的春秋时期

    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划”之网疏而不漏。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全国医药商品产销计划需要衔接、平衡,由中国医药公司统一规划,一、二、三级批发层层下达指标,层层调拨。整个医药商业全部被国企垄断,尽管医药商业的管理体制曾经历了几次调整,但是大体还是实行的“统购统销”。

    随着医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逐渐向买方靠拢。此时,统购统销不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流通行业的改革伴随国民经济改革,始于1984年。政府开始把医药商业推向市场,取消统购统销、按级调拨等项规定,实行“多渠道、少环节”,一、二、三级站可同时从药厂进货,一、二级站也开始向医院销售。很多下属公司开始办企业进行药品销售;工业进入商业领域自销不再是个别现象;一些新办的批发企业开始出现。
, 百拇医药
    其结果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形成了16000多家散、小、乱的商业企业。但平均毛利率是12.69%,费用率12.59%,纯利润率只有0.1%。同时,由于是“一哄而上”,不少批发企业并不正规,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将这一阶段称为医药商业的“春秋时期”。

    此时,虽然流通开始改变规则、走向市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过分强调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几乎还是在垄断环境下生存,经营思想、体制和制度改变不大。

    1999年到2004年:硝烟四起的战国境况

    对流通行业改革的垄断局面真正有所触动的,是1999年底原国家经贸委发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指导意见》(1999)1055号文件。

, 百拇医药     “原经贸委指导流通体制的主要精髓是机制创新和管理革新,即实现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现代化。因此这次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现代化。”原国家经贸委医药司企事业改革处陈仙霞处长如此解读。

    其实,除了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还注意到有两件事在此前后同时发生。

    先是“入世”的影响,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对医药商业冲击最大的可能就是2003年1月1日后放开药品分销服务体系,预想中对行业冲击不小。

    另外,2000年7月24至26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会提出,为了保证医疗保险改革目标的实现,必须配套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这3项改革。后在8部委出台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00]16号中有成文规定。

    果然,国家政策松动后,早已为关注焦点的流通变革一触即发。
, 百拇医药
    纷纷自立门户的民营方式迅速崛起,造成了医药市场的混乱,也带来了活力,冲击了国有企业。今天以“快批模式”三分天下的九州通,以及2003年出现的平价药房,都得益于这个政策的契机。

    2003年12月,第一家医药流通合资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挂牌,外商也进入了我国医药流通领域。

    国企自身也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2000年底重组成立的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陈济生董事长,明确提出了把“供应商”和“客户”看作两个“上帝”。

    觉醒的同时,联合重组也风起云涌。卢军以《差异化进入、高起点崛起——对上海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市场进入与经营策略的一点思考》作为其MBA学位论文,将国药与中百合作当成医药行业一个值得重视的动向研究。此后不久国药与中百结盟,于2001年成立了一个跨行业、拥有多家股本结构的新公司。

    从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不难看出,国有医药商业主渠道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其市场空间正步步萎缩,经济效益也逐年下滑。从1999年对民营资本略有放开到2004年,已经形成国资、民资平分秋色的格局。
, 百拇医药
    在这一时期,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降价政策逐步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面展开;规范药品流通企业实施GSP认证;调整药品价格的管理模式,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

    “各方面的因素,使医药商业的老总们疲于应付,公司生存艰难,现在许多商业公司出现了新一轮的亏损,引发了新一轮的裁员。”

    这一阶段,医药流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费用困境也日益突出。

    2004年以后: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全面竞争

    2004年的4月,北京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踌躇满志地打算开展新“置业”。“我现在就等着北京市药监局的消息。只要市局的配套办法出台,我会立刻去市局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

    原来,2004年4月1号开始实施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2004年4月29日的补充通知,标志着多年来管制严格的医药分销行业对国内资本全面放开。同时,“异地设库”的放开,将使局部区域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
, 百拇医药
    牛正乾也指出,审批没有放开前,亏损的企业想退不敢退,有投资意愿的想进又进不来,出现了像买证卖证一类的不法行为。“审批解禁后,市场竞争会更加充分,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

    接着,2004年12月11日,医药分销业正式对外资放开。虽然目前没有大规模的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的医药分销市场,但已经有部分外资进入,或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如永裕新兴、高盛、日本冈村等。

    至此,我国的医药流通才进入了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全面竞争时代。

    2004年的GSP认证大限则标志着医药分销行业规范化时代的到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也将影响医药流通的发展。

    与此同时,合作也发生在商业领域的各个层面之中。纵向上,东盛、康恩贝到华南药业,“一步到终端”、工商联盟的商业理念愈演愈烈;横向里,有沪、京、津、渝、穗等5大城市的医药零售企业共同组建的“中国医药商业经济联盟”。

    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医药商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增加,向寡头垄断方向演变的趋势正在开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