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716826
CT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0年第9期
蛛网膜,1PNSH的定义,2中脑周围的解剖关系,3PNSH的病因,4临床特点,5CT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但约15%的SAH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甚至重复造影后并未发现出血原因,其中部分病例CT具有特征性表现: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其他脑池没有或仅有少量出血,没有明显的脑沟和脑裂出血。对此荷兰神经病学家Van Gijn和放射学家Van Dongen于1985年提出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 这一概念[1]。在我国由于病理学等基础研究滞后,对PNSH尚未真正了解。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由于缺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更困难。因此,将CT平扫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综述如下,以便临床医生参考。

    1 PNSH的定义

    1991年Rinkei描述了PNSH的标准定义:“出血的中心紧邻中脑的前方伴有或不伴有出血向环池的基底部扩展,未完全充满纵裂池的前部,一般不向侧裂池外侧扩展。

    无明显的脑内血肿”[2]。另外,PNSH常包括脑桥前池的出血,并可能是唯一的出血部位,可向延髓前池蔓延。四叠体池出血也是PNSH的一个类型,占PNSH总数的20%[3]。

    2 中脑周围的解剖关系

    中脑周围的脑池包括:脚间池、脚池、环池和四叠体池。(1)脚间池前后壁发育良好,较厚不易穿透,象门帘一样从一侧颞叶内侧面越过中线到另一侧颞叶内侧面,即Liliequist膜。(2)脚池位于海马旁回和大脑脚之间,向前延伸到颈动脉池,下方是脚间池,外方是环池。(3)环池覆盖中脑的外侧,跨越幕上下方,其内侧缘是大脑脚和脚间池,外侧缘为幕上的内侧颞叶和幕下的小脑方叶。(4)四叠体池和环池的分界是人为划定的,大脑大静脉被发育良好而致密的蛛网膜附着,形成了明确的后界[4]。

    3 PNSH的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静脉出血。脑桥前静脉、脚间静脉、后交通静脉、脑室纹状体静脉和丘脑穿静脉是可能的出血来源[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