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对新生儿筛查采血效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哺乳对新生儿筛查采血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5月出生的165例新生儿在充分哺乳后1h内采血,与2005年4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在充分哺乳后2h采血进行效能分析比较。结果 两种情况采血所需时间、一针采血成功率及血片质量关系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充分哺乳后1h内采血具有节时、血片质优、患儿痛苦小的优点。
【关键词】 哺乳;新生儿筛查;节时
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通过血液检查对新生儿所患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性疾病进行广泛筛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患儿因重要脏器不可逆性损害而导致死亡或生长及智力发育障碍。要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采血。为此,笔者将165例新生儿在充分哺乳后1h内采血(以下简称1h组)与150例新生儿在充分哺乳后2h采血(以下简称2h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产一病区2005年4~5月出生的新生儿315例,均为出生72h以上,吃足奶6次以上的足月新生儿,将4月出生的150例为2h组,5月出生的165例为1h组。2h组新生儿体重(3.50±0.40)kg,出生时间(78.21±5.51)h;1h组新生儿体重(3.48±0.39)kg,出生时间(78.31±5.22)h。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1h组在充分哺乳后1h内、2h组在充分哺乳后2h内,两组新生儿均在室温27℃、同一操作台上,用手按摩新生儿左足跟外侧,75%酒精消毒足跟外侧处,待干后用塑柄三棱采血针穿刺皮肤,适当用力挤血,弃去第一滴血后,用专用滤纸片渗透。
1.2.2 判断标准 1次成功标准:用三棱针刺入足跟外侧皮肤约0.3cm,弃去第1滴血,然后适当用力挤血,用滤纸片渗透正反面,1次采足3个血斑。滤片质量[1]:一级片是指滤片上面血滴直径≥0.6cm,各自独立;二级片是指其中有血滴直径≥0.6cm而≤0.8cm。
1.3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用t检验,经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采血一次成功与滤片质量比较 略
表2 两组采血所需时间比较 (略)
3 讨论
吃奶是新生儿最主要的活动之一,给予充分哺乳后1h内,由于吸吮活动以及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2],机体产热增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上足跟局部按摩,可改善足跟血液循环,保证采血部位有足够的血供,提高采血的成功率,也节省了采血时间。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出生至采血时的时间及喂奶次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h内组采血所需时间短、血片质优准确、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也为护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得到产妇及家属、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张少芹,周漪,王秉艳,等.新生儿筛查中有效采集足跟血方法分析.海军医学杂志,1999,20(2):147.
2 张凤芝.生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
作者单位: 311215 浙江杭州,杭州市萧山区妇幼保健院
(编辑:巨 杨), 百拇医药(蒋亚菲)
【关键词】 哺乳;新生儿筛查;节时
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通过血液检查对新生儿所患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性疾病进行广泛筛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患儿因重要脏器不可逆性损害而导致死亡或生长及智力发育障碍。要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采血。为此,笔者将165例新生儿在充分哺乳后1h内采血(以下简称1h组)与150例新生儿在充分哺乳后2h采血(以下简称2h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产一病区2005年4~5月出生的新生儿315例,均为出生72h以上,吃足奶6次以上的足月新生儿,将4月出生的150例为2h组,5月出生的165例为1h组。2h组新生儿体重(3.50±0.40)kg,出生时间(78.21±5.51)h;1h组新生儿体重(3.48±0.39)kg,出生时间(78.31±5.22)h。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1h组在充分哺乳后1h内、2h组在充分哺乳后2h内,两组新生儿均在室温27℃、同一操作台上,用手按摩新生儿左足跟外侧,75%酒精消毒足跟外侧处,待干后用塑柄三棱采血针穿刺皮肤,适当用力挤血,弃去第一滴血后,用专用滤纸片渗透。
1.2.2 判断标准 1次成功标准:用三棱针刺入足跟外侧皮肤约0.3cm,弃去第1滴血,然后适当用力挤血,用滤纸片渗透正反面,1次采足3个血斑。滤片质量[1]:一级片是指滤片上面血滴直径≥0.6cm,各自独立;二级片是指其中有血滴直径≥0.6cm而≤0.8cm。
1.3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用t检验,经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采血一次成功与滤片质量比较 略
表2 两组采血所需时间比较 (略)
3 讨论
吃奶是新生儿最主要的活动之一,给予充分哺乳后1h内,由于吸吮活动以及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2],机体产热增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上足跟局部按摩,可改善足跟血液循环,保证采血部位有足够的血供,提高采血的成功率,也节省了采血时间。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出生至采血时的时间及喂奶次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h内组采血所需时间短、血片质优准确、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也为护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得到产妇及家属、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张少芹,周漪,王秉艳,等.新生儿筛查中有效采集足跟血方法分析.海军医学杂志,1999,20(2):147.
2 张凤芝.生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
作者单位: 311215 浙江杭州,杭州市萧山区妇幼保健院
(编辑:巨 杨), 百拇医药(蒋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