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辨治进展
1.肥胖症的判定标准,2.中医对肥胖的认识,3.辨证治疗,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中成药治疗,讨论与展望
孙升云 王凤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西药、手术、中医药、针灸、运动、饮食等,而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仅就中医药防治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肥胖症的判定标准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国际肥胖对策运动和国际肥胖研究联合协同机构,提出肥胖的判定标准为:BMI在25~30为超重,≥30为肥胖。有关人士认为这一标准并不适合中国人,所以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邀请有关科学家组成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有关数据的汇总分析,经过3年的努力,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我国肥胖的分类标准: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中国成人的正常BMI应是18.5~23.9。
2.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过食肥甘,缺乏运动,久病正虚,情志所伤等均可导致肥胖,所谓“脾肾气虚,运化输布失司,清浊相混,不化精血,高脂痰浊内蓄。”周卫平等认为肥胖乃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症,实者主责之痰,虚者主责之脾,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虚邪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气虚、阳气不运,病位在脾。李莹等认为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正气虚衰,肥胖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和妇女产后,更年期性机能低下,亦以肾虚为其本,而痰、浊、脂为其标。生活安逸,进食多,心情舒畅,好逸少动均为诱发或增加肥胖的重要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肥胖症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好逸少动,致湿浊内生,滞脾碍胃,脾胃运化失常,津液输布障碍,为痰为瘀;或情志所伤,肝气不舒,肝郁脾虚;或年老体衰、久病正虚等致痰、湿、瘀、积阻滞而成。故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