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科硕果累累
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本学科师资力量强大,学术氛围浓厚,拥有一支协同攻关、奉献精神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6人,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有价值4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实验室面积500m2。近3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6项课题研究,在设备条件、人才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已达同学科领先水平。!0/#.6, 百拇医药
一、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丰硕的科研成果!0/#.6, 百拇医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诊断学科已形成病证规范化、四诊客观化、辨证微观化和教学现代化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覆盖了整个中医诊断学科,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在“病证规范化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及“教学现代化研究的实验教学研究”方面的影响尤其重大。!0/#.6, 百拇医药
1.病证规范化研究:病证规范化是关系到中医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课题,是实现中医诊断客观化、现代化的前提,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本学科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此方向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来,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学科主持制订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已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颁布实施,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成果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医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对于完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促进中医学术进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药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且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护了中医药的知识产权。!0/#.6, 百拇医药
2.四诊客观化研究:开展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医诊断学研究的难点。本学科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功能检测技术及新仪器、新方法对四诊指标的客观化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气虚证脉象临床研究”、“望、闻、切三诊检测方法的研究”、“迟、数、缓、促、结、代脉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中医声诊研究”、“中医计量诊断研究——症、证的等级计量及应用研究”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常见舌苔细胞化学变化规律的定性定量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0/#.6, 百拇医药
3.辨证微观化研究:本研究方向是在中医传统辨证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临床检测及实验分析技术,深层次、多指标地研究中医辨证规律,以阐明中医证候本质。本学科在理论基础、临床诊疗和动物实验多方面开展了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抗纤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中医心病气血辨证客观化研究”、“心气虚动物模型的研制”分别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机理及活血通络法为主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4.教学现代化研究:本学科在此方向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方面,建立了中医诊断教学实验室,研制及引进了各种实验教学仪器及分析软件,编写了中医诊断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并大规模地开设了中医诊断实验课。自行研制的“中医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实验教学仪器,为中医望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实验检测的平台;开发的“WF-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软件,对加强学生辨证思维训练,提高临床辨证水平产生了重要意义。这两项研究成果均纳入本学科主编的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之中,“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研究”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g+dr, 百拇医药
二、学术地位全国同学科领先g+dr, 百拇医药
本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第二批局级重点学科;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第一个中医诊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诊断学师资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1版教材、成人教育教材、自学考试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单位;国家规划教材七年制《中医诊断学》的主审单位;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g+dr, 百拇医药
三、全国中医界著名专家为学科学术带头人g+dr, 百拇医药
朱文锋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中医诊断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为病证规范化研究方向带头人。主持制订的《中医临床治疗术语》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基于“证素辨证”思路所研制的中医临床辨证诊疗软件“WF-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得省部级成果奖15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g+dr, 百拇医药
袁肇凯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诊断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为辨证微观化研究方向带头人。所主持“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20部。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g+dr, 百拇医药
周小青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会会员、全国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诊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湖南省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称号。为四诊客观化研究方向带头人。主持的“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机理及活血通络法为主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常见舌苔细胞化学变化规律的定性定量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共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0余部。g+dr, 百拇医药
瞿岳云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对中医学说开展研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多学科对中医辨证学的研究”等学术论文100余篇,编写《中医理论辩》等学术专著和各种教材23部。g+dr, 百拇医药
四、确定了明确的建设目标g+dr, 百拇医药
“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将在发扬中医诊断学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在病证规范化、四诊客观化、辨证微观化和教学现代化4个学术发展方向上建立起合理的、完善的中医诊断学科体系。在病证规范化研究方面,将开展中医诊断学文献系统研究和信息网络研究、开展中医证素辨证的临床研究及信息处理研究,建立全国中医诊断学数据库中心;在四诊客观化研究方面,将开展舌诊数字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压电膜式脉象换能器及常见脉象特征的研究、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象的分析处理研究;在辨证微观化方面,将开展常见心系疾病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心血瘀阻证的遗传本质研究、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证候防治的机理研究;在教学现代化研究方面,将开展研究生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教学研究、《中医诊断学》CAI教学素材系列研究、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及综合训练研究。使本学科成为较高水平的中医诊断教育、科研基地,成为中医诊断学知识、技术创新基地,成为中医诊断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基地,为逐步实现中医诊断学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丰硕的科研成果!0/#.6, 百拇医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诊断学科已形成病证规范化、四诊客观化、辨证微观化和教学现代化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覆盖了整个中医诊断学科,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在“病证规范化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及“教学现代化研究的实验教学研究”方面的影响尤其重大。!0/#.6, 百拇医药
1.病证规范化研究:病证规范化是关系到中医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课题,是实现中医诊断客观化、现代化的前提,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本学科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此方向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来,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学科主持制订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已作为国家标准在全国颁布实施,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成果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医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对于完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促进中医学术进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药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且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护了中医药的知识产权。!0/#.6, 百拇医药
2.四诊客观化研究:开展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医诊断学研究的难点。本学科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功能检测技术及新仪器、新方法对四诊指标的客观化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气虚证脉象临床研究”、“望、闻、切三诊检测方法的研究”、“迟、数、缓、促、结、代脉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中医声诊研究”、“中医计量诊断研究——症、证的等级计量及应用研究”分别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常见舌苔细胞化学变化规律的定性定量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0/#.6, 百拇医药
3.辨证微观化研究:本研究方向是在中医传统辨证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临床检测及实验分析技术,深层次、多指标地研究中医辨证规律,以阐明中医证候本质。本学科在理论基础、临床诊疗和动物实验多方面开展了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抗纤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中医心病气血辨证客观化研究”、“心气虚动物模型的研制”分别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机理及活血通络法为主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4.教学现代化研究:本学科在此方向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方面,建立了中医诊断教学实验室,研制及引进了各种实验教学仪器及分析软件,编写了中医诊断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并大规模地开设了中医诊断实验课。自行研制的“中医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实验教学仪器,为中医望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实验检测的平台;开发的“WF-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软件,对加强学生辨证思维训练,提高临床辨证水平产生了重要意义。这两项研究成果均纳入本学科主编的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之中,“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研究”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g+dr, 百拇医药
二、学术地位全国同学科领先g+dr, 百拇医药
本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第二批局级重点学科;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第一个中医诊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诊断学师资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1版教材、成人教育教材、自学考试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单位;国家规划教材七年制《中医诊断学》的主审单位;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g+dr, 百拇医药
三、全国中医界著名专家为学科学术带头人g+dr, 百拇医药
朱文锋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中医诊断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为病证规范化研究方向带头人。主持制订的《中医临床治疗术语》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基于“证素辨证”思路所研制的中医临床辨证诊疗软件“WF-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得省部级成果奖15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g+dr, 百拇医药
袁肇凯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诊断教学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为辨证微观化研究方向带头人。所主持“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20部。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g+dr, 百拇医药
周小青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会会员、全国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诊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湖南省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称号。为四诊客观化研究方向带头人。主持的“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机理及活血通络法为主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常见舌苔细胞化学变化规律的定性定量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共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10余部。g+dr, 百拇医药
瞿岳云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对中医学说开展研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多学科对中医辨证学的研究”等学术论文100余篇,编写《中医理论辩》等学术专著和各种教材23部。g+dr, 百拇医药
四、确定了明确的建设目标g+dr, 百拇医药
“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将在发扬中医诊断学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在病证规范化、四诊客观化、辨证微观化和教学现代化4个学术发展方向上建立起合理的、完善的中医诊断学科体系。在病证规范化研究方面,将开展中医诊断学文献系统研究和信息网络研究、开展中医证素辨证的临床研究及信息处理研究,建立全国中医诊断学数据库中心;在四诊客观化研究方面,将开展舌诊数字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压电膜式脉象换能器及常见脉象特征的研究、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象的分析处理研究;在辨证微观化方面,将开展常见心系疾病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心血瘀阻证的遗传本质研究、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证候防治的机理研究;在教学现代化研究方面,将开展研究生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教学研究、《中医诊断学》CAI教学素材系列研究、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及综合训练研究。使本学科成为较高水平的中医诊断教育、科研基地,成为中医诊断学知识、技术创新基地,成为中医诊断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基地,为逐步实现中医诊断学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