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功能紊乱
肝炎常常会造成肠胃不好, 多了解一些会有帮助:
疾病概述:
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又称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半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生物化学和病理解剖学方面无器质病的改变。本症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有关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功能紊乱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病因病理:
有关本症的发病机制,迄今还没有统一认识。
, 百拇医药
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若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由于各人对外界刺激的耐受限度和反应方式不同,因而本症的类型和表现各异。暗示或自我暗示显然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例如由于某种草率的诊断意见、无关紧要的化验结果或医生的举止和表情不当而造成的所谓医源性疾病,以及患者因亲友患严重疾病如胃肠道癌肿而产生的自我暗示均可引起本症。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可后遗胃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不当、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均可构成不良刺激,促进本症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局限于咽、食管或胃,但以肠道症状为最常见,也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
, 百拇医药
以下分述几种胃肠道功能紊乱:
一、癔球症(globtls hystericus) 本症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喉后壁下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可能与咽肌或食管上端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经常做吞咽动作以求解除症状。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咽下困难,长期无体重减轻的表现。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
二、心理性呕吐(psychogenic vomiting) 亦称神经性呕吐。往往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常在呕吐后即可进食,因此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心理性呕吐可伴有癔病的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癔病性呕吐。此外,呕吐有条件反射的因素,印象不良的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气味,甚至某些特定的情景,也能引起呕吐。
, 百拇医药
三、神经性嗳气(吞气症,aerophagia)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企图通过嗳气来解除患者本人认为是胃肠充气所造成的腹部饱胀和不适。事实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空气才暖气不尽。此症也有癔病的色彩,多在有旁人在场时发作。
四、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是一种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的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因可循。此症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患者多为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思想矛盾,对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拒食往往是出于企图节制饮食以保持体态美观的动机。患者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对自己的困境处之泰然,有时又自相矛盾地对食物保持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又偷偷呕掉。在少数病例,呕吐是主要症状。长期少食,体重可减轻到原有体重的40%~60%,而至恶病质的程度。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饥饿感丧失等。
五、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壮年,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别,老年人首次发病者极少。美国人口中的7%~15%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北京一组233例健康人中,22.8%有结肠痉挛性腹痛,痛在排便后缓解,每年发作在6次以上。有症状的人中,只有少数因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而就诊,被登记为病人。过去称此症为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粘液性结肠炎等,实际上结肠并无炎症改变,功能紊乱也不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腹痛和肠鸣亢进,可因情绪波动而激发。
, 百拇医药
本症的病理生理尚不很清楚。测定结肠平滑肌电活动时发现二种慢波经常存在,频率分别为6C/min(周/分)和3C/min,在正常人,6C/min慢波占90%,3C/min慢波仅10%,而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3C/min慢波增至40%,这种增加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改变,提示患者的肠肌虽无组织形态学变化而有功能异常。此外,食物、泻药等的理化刺激,微生物或寄生虫所致肠道炎症可改变结肠的反应性,也能起诱发或加重症状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类型大致可归纳为三种:①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②以分泌障碍为主要表现;③混合表现。
以结肠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者较多见,其典型症状有:①腹痛或腹部不适;②大便不正常,包括排便频率改变,粪便坚硬、稀软或水样,伴有排便急迫、排便末净和排便费力的感觉;③腹胀、肠鸣、多肛门排气。起病一般缓慢模糊,腹痛无定处,多诉在中腹或下腹。由于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痉挛,左下腹常有阵发性肠绞痛,腹痛的出现和持续时间虽不很规则,但一般多在早餐后发作,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似与胃结肠反射亢进有关。腹痛在排便、排气或灌肠后缓解,在入睡后消失。腹痛常伴有排便次数增加、腹胀和排便不畅感。结肠持续痉挛时。推进性蠕动减弱则引起痛性便秘,过去称此为痉挛性结肠。高位或冗长的结肠脾曲痉挛所致的腹痛主要位于左肋缘下腋前腺附近,可放射至胸骨下及左上臂,在脾曲内用膨胀的气囊可以复制相似的疼痛,此症候称为脾曲综合征。
以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较少见。患者腹痛不明显,但有经常或间歇性腹泻,粪呈糊状,含大量粘液,有时呈粘液管型,粪质很少。粪便镜检大致正常。过去被误称为“粘液性结肠炎”。如禁食3日,腹泻症状可消失。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百拇医药
疾病概述:
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又称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半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生物化学和病理解剖学方面无器质病的改变。本症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有关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功能紊乱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病因病理:
有关本症的发病机制,迄今还没有统一认识。
, 百拇医药
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若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由于各人对外界刺激的耐受限度和反应方式不同,因而本症的类型和表现各异。暗示或自我暗示显然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例如由于某种草率的诊断意见、无关紧要的化验结果或医生的举止和表情不当而造成的所谓医源性疾病,以及患者因亲友患严重疾病如胃肠道癌肿而产生的自我暗示均可引起本症。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可后遗胃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不当、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均可构成不良刺激,促进本症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局限于咽、食管或胃,但以肠道症状为最常见,也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
, 百拇医药
以下分述几种胃肠道功能紊乱:
一、癔球症(globtls hystericus) 本症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喉后壁下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可能与咽肌或食管上端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经常做吞咽动作以求解除症状。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咽下困难,长期无体重减轻的表现。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
二、心理性呕吐(psychogenic vomiting) 亦称神经性呕吐。往往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常在呕吐后即可进食,因此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心理性呕吐可伴有癔病的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癔病性呕吐。此外,呕吐有条件反射的因素,印象不良的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气味,甚至某些特定的情景,也能引起呕吐。
, 百拇医药
三、神经性嗳气(吞气症,aerophagia) 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企图通过嗳气来解除患者本人认为是胃肠充气所造成的腹部饱胀和不适。事实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空气才暖气不尽。此症也有癔病的色彩,多在有旁人在场时发作。
四、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是一种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的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因可循。此症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患者多为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思想矛盾,对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拒食往往是出于企图节制饮食以保持体态美观的动机。患者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对自己的困境处之泰然,有时又自相矛盾地对食物保持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又偷偷呕掉。在少数病例,呕吐是主要症状。长期少食,体重可减轻到原有体重的40%~60%,而至恶病质的程度。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饥饿感丧失等。
五、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壮年,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别,老年人首次发病者极少。美国人口中的7%~15%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北京一组233例健康人中,22.8%有结肠痉挛性腹痛,痛在排便后缓解,每年发作在6次以上。有症状的人中,只有少数因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而就诊,被登记为病人。过去称此症为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粘液性结肠炎等,实际上结肠并无炎症改变,功能紊乱也不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腹痛和肠鸣亢进,可因情绪波动而激发。
, 百拇医药
本症的病理生理尚不很清楚。测定结肠平滑肌电活动时发现二种慢波经常存在,频率分别为6C/min(周/分)和3C/min,在正常人,6C/min慢波占90%,3C/min慢波仅10%,而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3C/min慢波增至40%,这种增加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改变,提示患者的肠肌虽无组织形态学变化而有功能异常。此外,食物、泻药等的理化刺激,微生物或寄生虫所致肠道炎症可改变结肠的反应性,也能起诱发或加重症状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类型大致可归纳为三种:①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②以分泌障碍为主要表现;③混合表现。
以结肠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者较多见,其典型症状有:①腹痛或腹部不适;②大便不正常,包括排便频率改变,粪便坚硬、稀软或水样,伴有排便急迫、排便末净和排便费力的感觉;③腹胀、肠鸣、多肛门排气。起病一般缓慢模糊,腹痛无定处,多诉在中腹或下腹。由于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痉挛,左下腹常有阵发性肠绞痛,腹痛的出现和持续时间虽不很规则,但一般多在早餐后发作,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似与胃结肠反射亢进有关。腹痛在排便、排气或灌肠后缓解,在入睡后消失。腹痛常伴有排便次数增加、腹胀和排便不畅感。结肠持续痉挛时。推进性蠕动减弱则引起痛性便秘,过去称此为痉挛性结肠。高位或冗长的结肠脾曲痉挛所致的腹痛主要位于左肋缘下腋前腺附近,可放射至胸骨下及左上臂,在脾曲内用膨胀的气囊可以复制相似的疼痛,此症候称为脾曲综合征。
以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较少见。患者腹痛不明显,但有经常或间歇性腹泻,粪呈糊状,含大量粘液,有时呈粘液管型,粪质很少。粪便镜检大致正常。过去被误称为“粘液性结肠炎”。如禁食3日,腹泻症状可消失。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百拇医药